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悲壮美
【6h】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悲壮美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学术史综述

引子

一,论题缘由

1,对抗战时期大众文化悲壮美的反思

2,重“阳刚之气”的传统美学风格倾向

3,当代大众文化的“娱乐”主义倾向及其危害

二,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

1,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美学风格的分析与探讨

2,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繁荣的原因探究

3,对当代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文化发展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视与借鉴意义

2,批判“娱乐至死”等不良倾向的大众文化观

3,当代大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4,当代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注意与大众现实生活相切合

第一章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

一,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分析

1,具有悲壮风格的作品分析

2,悲壮风格与抗战文化

3,悲壮风格与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特点

二,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悲壮风格兴起的探讨

1,社会需要与大众心理

2,时代特点与文化追求

3,民众利益与精神需求

三,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特点与其发展变化

1,抗战时期的悲壮风格特点

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特点

3,当代大众文化中悲壮风格的特点

第二章 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悲壮美的历史探究

一,悲壮美与民族文化

1,悲壮风格与诸子文化

2,重“阳刚之气”的美学倾向

3,悲壮美与民族文化认同

二,悲壮美与民族精神意识

1,对死亡的认识

2,悲壮美与人民生活实践

3,悲壮美与精神意识

三,悲壮风格与抗战时期的社会现实

1,悲壮美的内涵

2,悲壮美的外在表现

3,悲壮美感

4,悲壮风格的凸显与抗战时期的社会情况

第三章 探究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的意义

一,抗战时期大众文化悲壮风格的历史意义

1,悲壮风格与抗战斗争

2,悲壮风格与个体精神

3,悲壮风格与民族精神

二,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发展倾向与弊端

1,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倾向

2,当代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

3,“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观

三,探讨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的当代意义

1,悲壮风格与当代现实生活

2,倡导多元而健康的精神生活

3,大众文化发展与大众生活

四,对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的悲壮风格探究的反思与启迪

1,大众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2,大众文化发展与时代性切合

3,大众文化与反映现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含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全民抗战的年代,是中华民族抗击外辱争取民族独立的年代,是不畏强暴奋起抗击的年代,更是充满着慷慨悲壮之气的特殊年代。一群具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觉地投入到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中,创作出许多作品来鼓舞人们奋起抗击外敌的入侵,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悲壮美的艺术风格。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表现在雅文学中,在大众文化中也体现出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悲壮美的风格在我国具有其悠久的历史,这不仅承袭于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先民早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具有这方面的精神意识,生活环境的困苦与生存寿命的短暂使先民和先哲都不由自主的思考着死亡与不朽,在社会生活和文化实践中渐渐根植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使我们中华民族渐渐成为一个具有统一的精神意识和民族认同感的民族,这突出表现在面对外敌入侵和抵抗外辱的现实斗争中,这种精神意识慢慢沉积就演变成为深埋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意志。抗战时期大众文化中有着悲壮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与时代相呼应而且与人们的需求相关联,使得这个时期的大众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的大众文化过多的呈现出娱乐的倾向,以至于出现了“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观,这种大众文化固有其一定的存在理由,但是当今社会此种文化观的泛滥对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而且这种大众文化观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才重新探究分析抗战时期的大众文化,希望通过对那个时期把艺术性、商业性、时代性较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一些大众文化作品的分析,以期能对我们当代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