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莫言短篇小说叙事策略和诗意化研究
【6h】

莫言短篇小说叙事策略和诗意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莫言短篇小说的时间分期

1、1985年以前:在主流意识下追求真善美

2、1985年至1998年:在摸索和模仿中建构文学个性

3、1998年至今:在魔幻的情节中折射现实生活

第二章 莫言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变化

1、叙事视角的变化:单一视角到多角度、多层次的视角

2、叙事立场的变化:歌颂真善美到关注现实到检视社会文化

3、叙事语言的变化:细腻、优美到夸张、粗俗再到神秘感性

第三章 莫言短篇小说的诗意化特点

1、人物情感控制情节变化

2、复杂的结构营造魔幻效果

3、感觉化的技巧揭示现实生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2012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上,在得奖之前,莫言已经是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了。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从1981年开始,一直以来凭着独特的风格以及高质多量的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坛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本论文关注莫言几十年来在短篇小说写作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1981年起的所有莫言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对文本进行细读,系统地梳理莫言短篇小说风格特色的流变,并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总结出不同时期的叙事策略风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找到叙事策略演变的时间节点,并以此为线索将莫言短篇小说创作历程分为1981年到1985年、1985年到1998年、1998年至今三部分。
  1981年到1985年期间,莫言的短篇小说以军队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军队题材的小说中描写了军人爱国爱军爱民的真挚情感,农村题材的小说中赞美了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体现出的真善美的道德品质。故事情节简单纯朴,情感色彩积极正面,语言温和细腻。
  1985年到1998年,莫言创作的短篇小说内容以其自身的乡村记忆为基础,主要反映乡土生活的贫穷、苦难。在小说中也有讲述口耳相传于乡村的历史记忆和神秘传说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语言粗狂夸张,叙事手法逐渐多样化。
  1998年至今,莫言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充满魔幻色彩。这一时期的莫言短篇小说在原本的乡土情怀之外,又增添了一些具有讽喻性的故事,揭示了世俗人性的种种问题。在写作手法上,大量使用意象、通感等感性化手法。常用奇异的动物、强烈的色彩等虚幻的意象来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思想情感。
  莫言的小说创作历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早期的小说顺应主流的文学风格,崇尚真善美。在拉美“文学爆炸”的影响力波及到中国大陆后,莫言的创作也受到了影响,他将西方的魔幻技巧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经验结合到一起,开创出具有东方气质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技巧上,他利用夸张的语言、象征手法以及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用陌生化的手法渲染出魔幻色彩。在取材和灵感方面,他不仅借鉴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作家的作品,还汲取了民间传说、传统文化的养分。莫言短篇小说中的结构和语言都具有诗意化风格,共同营造出了神秘而又典雅的氛围。
  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莫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他的短篇小说情感真实动人,结构复杂陌生,情节神秘魔幻。在小说中常常用不寻常的方式讲述最朴实的民间故事。给读者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体验。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