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可读性研究——以沪教版3-5年级教材为例
【6h】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可读性研究——以沪教版3-5年级教材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可读性研究综述

1.2.2 可读性研究方法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可读性评价指标体系

2.1 概念界定

2.1.1 可读性

2.1.2 教科书可读性

2.2 小学语文教材可读性内涵分析

2.2.1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析

2.2.2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析

2.2.3 基于教科书的本质属性分析

2.3 小学语文教科书可读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2.3.1 一级指标的确定

2.3.2 二级指标的确定

2.3.3 对各级指标的总结与描述

2.4 小学语文教科书可读性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4.1 评价层次的分析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3 指标分析和综合评判公式

第3章 沪教版3-5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分析

3.1 文本可读性指标自动化分析系统介绍

3.2 沪教版3-5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分析

3.2.1 三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计算

3.2.2 四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计算

3.2.3 五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计算

3.3 基于选文可读性指标运算结果的分析

3.3.2 基于“句法类指标”运算结果的分析

3.3.3 基于“语意类指标”运算结果的分析

3.3.4 基于“文章凝聚性指标”运算结果的分析

4.1 结论

4.1.1 研究结果

4.1.2 研究总结

4.2 建议

4.3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教材开展了系统化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在这20年的改革历程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是实施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关键媒介,规范、有效的语文教材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还能增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在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但时至今日,小学语文教材在文本可读性方面,仍然存在研究缺失。面对素质教育下的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可读性到底如何,是否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是否能够帮助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共分四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展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可读性评价指标体系。本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了本文研究的边界。同时,结合上海地方课标和全国课标,深入剖析可读性所蕴含的价值。进一步地,解析可读性指标应包含的具体因素,将因素进行释义和分类。最后,构建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做铺垫。
  第三章,沪教版3-5年级选文可读性指标分析。在前述理论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对沪教版小学语文3-5年级课文进行可读性指标分析。借助文本可读性指标自动化分析系统(CRIE2.3),分析沪教版小学语文3-5年级课文各项指标情况。进一步地,结合指标体系,计算出所得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可读性指标情况和综合得分,分析沪教版小学语文3-5年级课文所存在的可读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不足,对下一步计划深入研究的内容做出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日益增多,方兴未艾,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研究空白。“可读性”作为语文教材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语文课标要求、存在的可读性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希望能给语文教材的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