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心亭看雪》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6h】

《湖心亭看雪》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1章《湖心亭看雪》文本解读

1.1《湖心亭看雪》主题思想

1.1.1关于“痴”

1.1.2关于“独”

1.1.3关于“知己”

1.2《湖心亭看雪》艺术特色

1.2.1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2.2对比手法

1.2.3语言特色

第2章《湖心亭看雪》教材分析

2.1 《湖心亭看雪》在五套教材中的选编

2.1.1置于初中八年级比例大

2.1.2单元编排重视“情景交融”的教学价值

2.1.3课前提示侧重“艺术境界”的品味

2.1.4有待商榷的字词注释的比较

2.1.5插图体现编者对文本关注点的不同

2.1.6练习设计聚焦景色特征与主旨开掘

2.2不同教材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第3章《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评析

3.1教学内容的评析

3.3.1教学目标的评析

3.3.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评析

3.3.3主题与艺术手法的评析

3.2教学过程的评析

3.2.1导入

3.2.2结课

3.2.3作业

3.2.4对雪景的赏析

3.3教学方法的评析

3.4不同教学案例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启示

第4章《湖心亭看雪》教学内容建议

4.2.1文言结合,应当积累字词

4.2.2意境品味,应当整体把握

4.2.3内容选择,应当区分课型

4.3《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其含蓄的情感、留白的手法、绝美的意境,堪称明清小品文的典范之作。作为历代研究张岱的重要作品,也被收录在多部初中语文教材中。笔者在上海师范大学的图书馆中检索本文,检索出877篇相关期刊和2篇学位论文。绝大部分的文章是一线教师做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课例。虽然研究者众多,但未系统整合。笔者参阅了八十多篇相关文章,想通过对学界、教材、教学三部分的内容和成果做一个系统的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关于本文合适的教学内容。 笔者在参阅了学界对本文的研究文献之后,发现本文的主题思想集中在“故国之思”、“如梦之叹”、“名士之风”三个方面。艺术手法主要探讨景色描写使用的白描和量词,以及“与”、“一”等关键词。笔者对苏教版、人教版、统编版、语文版、鄂教版五个版本的选编年级、单元导语、课前提示、注释、插图、练习设计,分析教材的编撰对于教学内容的导向。一是通过品味、赏析字词来把握写景的特征,感受意境之美。二是把握“痴”的内涵。但是教材除了提示从景入手感受“痴”之外,并没有提供其他的支持。五个版本中,只有人教版提供了张岱的生平资料,意图与“崇祯五年”这个时间照应,提示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时候不忘考虑历史变迁的重要信息。结合十篇教学实录与设计,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想要引导学生探索“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老师主要通过品味意境从而体会张岱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师提供的背景资料难与教学内容自洽,教学中比较忽略字词积累和写景视角的解读。从十位老师的教学实录与设计来看,笔者以为对于本文的教学,要做到文言结合。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词语,如“拥”、“挈”、“强”,还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情感的把握,不要忽略“偶遇”一节,要结合写景与叙事两个部分来整体感知。另外,还要有课型意识,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教学内容。在前三章的基础上,笔者做了一份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把握全文内容、赏析美景、辨析张岱与金陵人不同的“痴”,并结合文献资料来感悟张岱的“痴”。

著录项

  • 作者

    沈忱;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育(语文)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赤婴;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