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迁、慢性腹泻的病因学调查
【6h】

小儿迁、慢性腹泻的病因学调查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上诊断为迁、慢性腹泻儿童的病因,并研究乳糜泻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了解中国儿童迁、慢性腹泻的病因,达到对迁、慢性腹泻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济南、武汉、成都等地的迁、慢性腹泻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多中心研究。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迁、慢延性腹泻,详细记录患儿相关病史、生长营养及辅助检查(包括粪常规、特异性过敏原试验、内镜检查及组织活检、EMA、tTGA等)。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
   结果:总共收集迁、慢性腹泻患儿199例,其中,男女比为136:63,年龄范围为1月~18岁,其中6个月及以下最多占24.6%,其次为6~12月(23.1%)。粪便性状以稀糊便、水便为主,占71.4%,粘液血便占28.6%。寄生虫检出率为19.6%,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8.5%。消化道外症状以贫血最多(40.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8%。48.3%的患儿有食物过敏,牛奶过敏者最多(48.3%)。内镜检查病变发现率达97.2%,1岁以下儿童肠镜以淋巴滤泡性肠炎为主,年长儿多以炎症性肠病和阿米巴感染性肠病为主。病因排列前3位的是吸收不良性腹泻(20.1%),过敏性腹泻(19.6%),炎症性肠病(13.6%)。但仍有9%的患儿经较全面检查后未得到明确诊断。疑似乳糜泻的患儿占所有腹泻患儿的7%,占小肠性腹泻患儿的11.86%,仅1例确诊。疑似病例男女比为12:2。年龄在6个月~12岁。42.8%伴随营养不良,28.6%者有贫血,60%的患儿有食物过敏。内镜诊断绒毛萎缩的有4例,病理分级Ⅰ、Ⅱ、Ⅲa-c期改变分别有1、2、7、3、1人。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及基因学检测确诊。
   结论:本研究为多中心迁、慢性腹泻的病因分析研究,并首次在中国进行乳糜泻发病情况的调查。91%的患儿明确腹泻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吸收不良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腹泻仍占一定比例。详尽的病史及体检是迁、慢性腹泻诊治的前提,粪便常规和培养是诊断的基础,内镜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本研究发现疑似乳糜泻患者14例,占慢性小肠源性腹泻儿童的11.86%,确诊1例。评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地区乳糜泻的发病情况有一定临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