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Allo-HSCT后EBV感染临床情况及疗效分析
【6h】

儿童Allo-HSCT后EBV感染临床情况及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儿童Allo-HSCT后EBV感染临床情况分析

绪论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移植方案

3 病毒检测

4 EBV相关疾病的诊断

5 病毒感染的预防

6 EBV感染的治疗

7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

2.EBV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

3.EBV感染治疗及效果:

4.EBV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5. 随访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绪论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移植方案

3 EBV相关疾病的诊断

4 移植过程中病毒感染的预防

5 EBV感染的治疗

6. 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

7. PTLD的治疗

结果

1.EBV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情况

2. EBV相关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

3. EBV状态

4. EBV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5. 随访结果

讨论

结论

英文译文

参考文献

综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的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Allo-HSCT后EB病毒感染情况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EB病毒(EBV)激活的监测及其抢先治疗的结果。
  方法:
  以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allo-HSCT治疗,并连续监测血浆EBV-DNA拷贝数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造血重建至移植后最初的100天内每周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若拷贝数大于
  5000copies/ml,则为EBV-DNA阳性。抢先治疗主要应用阿昔洛韦10mg/kg静脉静滴或口服,每8小时1次,或者膦甲酸钠60mk/kg静滴,每8小时1次,同时在情况允许时减少免疫抑制剂。如果经治疗后EBV-DNA拷贝数仍进行性升高,则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375mg/m2,qw,静滴)。
  结果:
  本组资料中,共有73例患儿EBV-DNA拷贝数阳性(59.3%),发生感染的中位时间为46天(14一277天)。EBV原发感染率为59.2%,再激活率为59.4%。EBV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为6.8%。73例患儿中有54例经过抗病毒及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治疗后,外周血EBV-DNA转阴,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达76.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表明,预处理中应用ATG是EBV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EBV-DNA的拷贝数,可以及时确定EBV血症并给予抢先抗病毒治疗。且大多数患者对抢先治疗有反应,这样有利于减少高危患者EB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第二部分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并检测到EBV-DNA阳性的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病毒及减少免疫抑制的治疗。针对DNA拷贝数持续升高的患儿,抢先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
  结果:
  EBV血症的患儿中,PTLD的发生率为2.73%(2/73),其临床均表现为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反复发热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2例患儿在监测外周血EBV-DNA
  拷贝数的过程中,在PTLD发生前均出现拷贝数的持续升高,且第1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拷贝数仍持续上升。2例PTLD患儿中,1例治疗有效,随访至今无病生存;1例治疗效果不明显,于PTLD发生后第34天死亡。1例EBV脑炎的患儿无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对于利妥昔单抗十分敏感。EBV肠炎患儿存在外周血与靶器官EBV-DNA不平衡现象。
  结论:
  EBV相关性疾病是儿童allo-HSCT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但病死率较高。其临床主要表现具有多样性。针对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反复发热伴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的患儿,需警惕PTLD的可能。动态监测外周血EBV-DNA拷贝数对诊治EBV相关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利妥昔单抗抢先治疗有利于减少EBV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