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异味物质含量分布
【6h】

我国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异味物质含量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土腥味研究概况

1.1.1常见异味分布

1.1.2土腥味物质结构

1.1.3 水产动物土腥味来源和侵入途径

1.1.4 土腥异味的发生特点

1.2 Geosmin和2-MIB的研究现状

1.2.1 Geosmin和2-MIB的特性

1.2.2 浮游藻类和Geosmin与2-MIB的关系

1.2.3 放线菌和Geosmin及2-MIB的关系

1.3 异味的检测与评定

1.3.1 感官分析法

1.3.2 仪器分析法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水体中两种异味化合物的含量比较

2.1材料与方法

2.1.1采样背景

2.1.2实验材料

2.1.3实验方法

2.1.4检测仪器设置

2.1.5仪器和设备

2.1.6数据分析

2.2结果与分析

2.2.1吹扫时间的优化

2.2.2 标准品检测结果

2.2.3水体中2-MIB及GSM的检测结果

2.2.4不同养殖模式下两种腥味物质含量比较

2.2.5 三个养殖时期下两种腥味物质含量比较

2.2.6 两个养殖区域的两种腥味物质含量比较

2.3 讨论

2.3.1 两种腥味物质和养殖模式的关系

2.3.2 两种腥味物质和养殖季节的关系

2.3.3 两种腥味物质和养殖地区的关系

第三章 罗非鱼鱼肉中两种异味化合物的含量比较

3.1材料与方法

3.1.1实验材料

3.1.2实验方法

3.1.3检测仪器设置

3.1.4数据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肌肉中2-MIB的检测结果

3.2.2不同养殖模式下2-MIB含量比较

3.2.3三个养殖时期的2-MIB含量比较

3.2.4两个养殖区域的2-MIB含量比较

3.2.5不同规格罗非鱼肌肉2-MIB含量比较

3.3 讨论

3.3.1 肌肉中2-MIB和养殖模式的关系

3.3.2 肌肉中2-MIB和养殖季节及地区的关系

3.3.3 罗非鱼规格对肌肉中2-MIB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罗非鱼在我国南方广泛养殖,海南文昌及广东茂名地区的罗非鱼养殖模式主要包括水库养殖,纯投料池塘养殖和鱼猪立体池塘养殖。近年来罗非鱼产品在出口国外时经常遭遇食品卫生安全壁垒,频频有鱼肉中异味物质残留超标的报道。为获知不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体及鱼肉中土腥味物质组成、含量变化,以及养殖模式对其造成的影响,本文利用吹扫捕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于2013年5月、8月和10月对两处地区养殖水体和罗非鱼主要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SM)和二甲基异嵌醇(2-MI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
  2-MIB为两处地区水体及鱼肉中的主要土腥异味物质。纯投料精养模式中,5、8、10月的水中平均2-MIB分布为12.84±6.43、19.18±7.44以及19.87±8.12μg/L,水库养殖水中的2-MIB含量分布为3.83±3.85、5.67±3.14和5.13±3.13μg/L。两种模式同期间的2-MIB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鱼猪立体养殖模式在3个月内的分布为29.59±4.81、46.57±7.59和43.69±12.65μg/L,与另外两种模式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种模式中水库养殖水中的2-MIB含量最低,立体养殖模式最高。文昌及茂名地区的纯投料养殖模式在5、8、10月的水中平均GSM分布为2.90±1.78、3.97±1.64以及3.32±2.21μg/L,水库养殖水中的GSM含量分布为未检测到、0.95±1.43和1.71±1.71μg/L,鱼猪立体养殖模式在3个时期内的分布为5.77±2.81、7.22±1.23和6.28±3.44μg/L。同期内水库养殖水的GSM浓度含量最低,立体养殖模式最高,且三种模式两两之间均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模式水体中GSM的平均含量并未达到人类嗅阈值水平。
  罗非鱼肌肉中2-MIB含量从3.2至36.66μg/kg不等。不同罗非鱼规格下,同时期各个养殖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水库养殖模式最低,鱼猪立体养殖模式最高。纯投料养殖和立体养殖模式养殖的产品土腥味可能超过临界值,达到人类可以察觉的区域范围内。养殖模式可以明显影响罗非鱼产品的口感品质。同时期茂名地区2-MIB及GSM浓度始终高于文昌地区,二者间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即两地水体环境间存在变化,但仍未达到明显影响水中及罗非鱼产品肌肉中异味差异的水平。而罗非鱼的体重越大,鱼肉中的土腥味物质含量越高,即单位重量的鱼肉里的土腥味物质的含量是不断增加的。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罗非鱼不断地吸收水环境中的土腥味化合物,并且产生了富集作用而积累在体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