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行走在回望与离散之间——论严歌苓海外小说的边缘叙事
【6h】

行走在回望与离散之间——论严歌苓海外小说的边缘叙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上篇回望与离散之间

一、生命的印记

(一)童年、少年与中国记忆(1957-1978)

(二)文字中的舞者(1979-至今)

二、徘徊在回望和离散间

(一)边缘作为一种立场

(二)“故土回望”和“移民生存”

三、严歌苓构建的“希腊神庙”——支撑其边缘叙事的写作精神

(一)严歌苓的“希腊神庙”

(二)女性想象:严歌苓与李碧华笔下的妇女性之比较

下篇严歌苓小说的边缘叙事空间

一、畸恋:边缘处的情爱——严歌苓的情爱视角

(一)“俄狄浦斯”和“厄勒克特拉”情结

(二)无欲之爱——不可抵达的爱情

(三)同性之恋

二、文化及政治边缘人的视角

(一)弱势者的生存百态

(二)在边缘处“回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严歌苓1989年出国后的海外华语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游离在回望和离散(Diaspora)之间的边缘叙事进行比较分析。 全文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分三部分,主要对“边缘叙事”做一番概念上的界定和宏观上的论述。第一部分,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论述作家和作品是互为参照的文本;第二部分,界定“边缘叙事”的概念,何以说严歌苓的文学是一种“边缘叙事”。为了论述方便,将她现有的海外小说分类成“故土回望”和“移民生存”两大主题,两大类小说都存在两副笔墨:历史叙事和现实关照。离散的身份使严歌苓对于故土和海外的记忆和生存,采取了一种疏离的观望态度,站在边缘的立场上,以一定的距离来反观两种文化的现实与文明状态:第三部分,论述支撑其边缘叙事的写作精神——女性想象,严歌苓把她笔下的女性群像赋予了象征的色彩,进而构成民族形象的象征。 下篇分两部分,主要论述严歌苓小说的边缘叙事是如何呈现的,针对于她的若干作品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本文将严歌苓小说的边缘叙事划分为两大叙事空间,第一部分论述她的情爱叙事空间,“畸恋”是严歌苓情爱的主要叙述内容,其表现方式呈现为三种:一、“俄狄浦斯”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二、无欲之爱,三、同性之恋;第二部分,论述以文化与政治边缘人的视角展现的叙事空间,分两部分来写:其一,作品描写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百态;其二,论述严歌苓以政治边缘人的身份对故土“回望”的小说,主要对其“社会主义记忆”部分的作品展开分析论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