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6h】

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综述

第二章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属性特点和意义

第三章国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要

第四章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五章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现状

第六章关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信息化管理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档案管理和信用跟踪,比如在食品可追溯系统中,对食品产业链进行详细的记录存档,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管理部门对食品企业的信用记录、产品认证等信息的存档、发布和共享。二是数据管理,比如建立各种食品政策法规、生产技术指标等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三是技术支持,如专家系统的开发,指导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四是危机管理,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快速反应信息系统可以在紧急条件下提高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比如,采用科学的危机处理系统和风险预案,实现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反应,借助网络系统、电视电话会议、无线接入等技术手段,来提供特殊环境下良好的协商和综合决策环境以及如突发事件的上报等。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并提供最恰当的应对措施预案。 本论文着重论述了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和分析其具体运作情况:1)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是食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食品跟踪和追溯系统—EAN·UCC系统的原理、内容、组成结构、作用和具体应用实例—《牛肉制品追溯指南》(TraceabilityofBeef)。除了EAN·UCC系统之外,还介绍了荷兰综合生产链管理系统(IKB)系统、英国的家畜跟踪系统(CTS)等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 2)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消除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系统,如建立和发布食品企业的信用记录,定期、及时发布食品市场检测信息等;二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包装标识体系。 3)食品安全专家咨询体系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食品安全管理的复杂性,需要整合相关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手段在食品相关专家系统开发和数据管理方面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建立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食品安全管理除了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之外,对食品相关疾病的监控、预警和快速反应也同样重要。对食品相关疾病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立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重点介绍了国外使用较广的PulseNet网络,美国的食品网(FoodNet)和欧洲的RASFF系统等。 在此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1)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方面,建议推广EAN·UCC系统。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监控条件还较为薄弱的国情,提出了“替代营销”和“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等特殊模式和手段,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管理体系。 2)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机制,食品及生产企业质量和信用档案管理和发布机制,食品相关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食品包装标识体系管理机制,专业信息教育机制等。 3)食品安全专家咨询体系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方面,使专家咨询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发应用于各种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环节的的专家系统、数据库、知识库和规则库等,替代专家为相关用户提供技术指导。 4)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建设方面,构建一个包括疫情监测系统、快速诊断系统、应急通信系统、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疫情应急预案、管理机构决策指挥系统、应急物品求援快速反应系统等子系统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将其纳入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规划建设。 本人认为,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内容,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研究工作,本文还在最后提出了我国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建立了我国食品安全应急反应信息系统模型,并提出关于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下一步目标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