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性质与发展研究
【6h】

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性质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 要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3本文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2.1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形成背景

2.2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从业人员特征分析——以普陀区为例

2.3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

第三章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现存问题

3.1公益服务社存在的问题

3.2万千百人就业项目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管理模式借鉴

4.1国内外相关组织的概念及比较

4.2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4.3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对我国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发展的借鉴之处

4.4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五章进一步发展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理论思考

5.1公益性劳动组织改革的必然性

5.2公益性劳动组织改革发展思路和问题探讨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发展公益性劳动组织是上海解决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因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受教育水平低,或因体制等历史因素造成的,在就业能力上有欠缺的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主要途径。自1998年发展至今,公益性劳动组织有效安置了大量的下岗失业、协保人员,也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笔者2007年7月在普陀区促进就业中心实习期间,走访了二家公益服务社,召开了公益服务社从业人员、负责人员,万千百人就业项目负责人等多项座谈会的内容,分析了普陀区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发展现状,包括从业人员的年龄、性别及身份构成;在资金、运作及人员管理方面的特点。从公益性劳动组织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物业公司等多角度了解了目前公益性劳动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管理及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是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外相关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在资金来源、法律保障、人员管理、内外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的特点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发展现状,从概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对比研究,总结出适合我国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发展的借鉴经验。同时还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不同国家的改革措施及对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启发之处。 三是在分析了我国公益性劳动组织改革的必然性基础上,从公益服务社和万千百人就业项目等不同角度,分别较为细致地探讨我国公益性劳动组织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定性研究、集体访谈与问卷调查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并借助SPSS、Excel等工具辅助研究。本文的亮点在于通过集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较为系统深入地对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上海公益性劳动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上海公益服务社、千百人就业项目以及万人就业项目中的社会服务型项目可以在社区层面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展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向社区就业方向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掘每个从业人员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利用社区资源为其安排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发展的岗位;二是充分发展社区就业,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政府则通过发放“补贴券”的形式购买公共服务成果,同时也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社会关系、创业等形式自助就业。 2.上海万人就业项目中的协管类项目则可以考虑转变为社会治理中的第三部门即国际标准意义上的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政府从具体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直接提供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服务的行业监督和政策监管,也是我国大量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 3.政府转变职能,把完善配套机制增强创新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双向问责机制,建立配套的法律保障体系等作为今后发展公益性劳动组织的工作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