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
【6h】

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的哲学治疗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语言与行为

第一节 语言观的转变

第二节 言语行为

第三节 语言游戏

第四节 “真”是什么?

第三章 日常语言与哲学

第一节 日常语言与道理

第二节 语法命题

第三节 规则与训练

第四节 概念考察的方式

第五节 哲学探究的艺术

第四章 对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解构

第一节 哲学与科学

第二节 对感觉与料论的批判

第三节 看见与看作

第四节 怀疑与确定

第五章 对伦理学理论的消解

第一节 现代伦理学的两种典型理论

第二节 德性与习惯

第三节 是与应该

第四节 伦理与逻辑

第五节 行动与意志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语言的诱惑

第二节 治疗与忏悔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的任务看作治疗:哲学是一种治疗活动,它是针对借助我们的语言来鼓惑我们的智性所做的斗争。传统上,哲学的目标好像是建立理论,乃至“哲学”和“理论”在很多场合同义;直到今天,这也是很多人对哲学的理解。然而,维特根斯坦却说,我们不可提出任何一种理论。奥斯汀对哲学的看法与维特根斯坦有很多相似之处。诚然,奥斯汀不会像维特根斯坦那样断言哲学的任务只在于治疗,但他会同意思想治疗是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他的《感觉与可感物》一书是哲学治疗的一部典范之作。这本书也表明,奥斯汀对“哲学理论”同样抱有高度警惕。理论建构的范型是科学。理论建构的基本方式是还原论,还原论要求把复杂的现象还原为简单元素,再用这些简单元素重新建构世界。在还原论纲领中,各种事物不再拥有它自己的本性。但是,在哲学中,我们所要追问的恰恰是事物的是“什么”。维特根斯坦说,本质由语法道出,哲学探究面对的不是现象,而是现象的陈述方式。哲学的目的是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梳理语言中包含的道理。语言中包含的道理自然存在于整个语言之中,它们是不可以用些命题、理论来概括的。因此,哲学存在于整个语言之中,哲学的任务是通过澄清什么是有意义的和什么是无意义的,以此来消解哲学问题。分析哲学有个倾向,它对概念的历史性不感兴趣。然而,几千年来的概念反思早已形成了一个系统,概念语词在这个反思传统中的使用多多少少不同于日常用法,它更明确地保留了概念的历史性,而概念的历史性对概念分析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仅仅从日常用法来分析概念是不够的。奥斯汀也是个古典语文学者,相比于维特根斯坦,他更重视概念的历史意义。本论文分成六章。第一章绪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研究目标。第二章详细阐述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两人关于语言与行为的内在关系的思想。流行的语言观是指称论,认为语词指称对象,句子描述事实。这种语言观是一系列哲学困惑的根源,如身/心,内在/外在,事实/价值,真/假,知/行等二元论带来的困境。他们完全改变了这种语言观,清晰地揭示了话语首先是行为。这种新的语言观认为,在适当情境中的某些话语即非描述,也非评价,而是行为。语言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反应的方式。语言的逻辑来自行为的逻辑、生活的逻辑。语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堆事实,而是连同事实把道理一起给予我们。第三章阐述他们关于日常语言与哲学的内在关系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的哲学探索就是语言分析或概念考察。他们认为语言体现了人类多少代的智慧,做哲学就是去回忆我们在语言学习中所默会的知识。哲学问题是概念纠缠的症候,解决哲学问题需要的是重新整理我们已经知道的,即语词使用的规则。通过揭示这些规则和重新综合它们,揭示出哲学传统中对概念的误用和滥用,治疗了我们对哲学语法的误解,哲学问题中的概念纠缠就可以被消除。这一章也简略描述了他们是怎样进行探究哲学的,这是门艺术,而不是程序。在接下来的两章里,我们要论述他们是如何消解哲学中的理论的。在第四章中,我们将论述他们反对基础主义和还原论的科学主义思想方式对哲学认识论的入侵。认识论中的基础主义思想为了寻找不可错的基础,把感觉与料作为我们认识的基础。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认为,我们的经验和理解是在语言层面上的,语言性质的经验就是原始经验,它们不能被进一步还原。第五章详细分析他们的伦理思想。典型的伦理学理论把我们的伦理思想还原为心理感受或先验原则,伦理学成了普遍的、非个人的理论,这严重威胁了个人生活的完整性和主体性。但是,在道德领域,所有的知都是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洞见,这种理解和洞见不能在语言中被充分形式化。所以伦理学中没有理论,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挖掘出我们的道德感和讨论各种各样的道德行为。道德是与对生活的理解一体的,是一个人必须独自做出的决断。最后一章对他们的哲学治疗思想做个总结。哲学是对理智上的疾病所做的一些治疗。治疗师必须发现哲学困惑的准确的表述,因为只有当“病人”承认这种思想治疗是正确的,它才是正确的。哲学治疗师必须帮助每一个人在他自己身上做工作,而不能代替他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