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
【6h】

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小说是有意味的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形式”的内涵

三、“形式研究”的内涵

上篇:从叙述技巧到叙述策略的变化—8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

第一章 形式变革的启迪之声:“现代派”的写作手法

一、技巧之变:“意识流”、“荒诞派”小说

二、书写青年人生活的“现代派”小说

三、“现代派”写作技巧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 使命背负之下的形式新意:“寻根文学”的形式

一、叙述与结构方式的变化:“文化”命题下的形式新意

二、寻求突破政治话语形态的文化假定

三、“寻根”体现的使命意识

第三章 形式实验与真实观的变化:“先锋小说”的形式

一、“元小说”与叙述主体:执著于叙述手法的改变

二、不确定性:穿越常规叙述时序的话语

三、艺术真实观与精神世界的重建

第四章 客观写实与俗世的审美:“新写实小说”的形式

一、客观化叙述:叙述的策略和立场

二、日常生活:面对现实的美学机制

三、温情与对抗:双向维度中的审美品格

中篇:影响中的新变—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之一

第五章 小说之虚与实的极致演练:“新历史小说”的形式

一、作为故事形式的历史:兼论80年代的作品

二、历史形式下的非历史叙事

三、意义的维度:史传传统的颠覆

第六章 调侃的语言:以王朔、王小波的小说为中心

一、王朔式的调侃:兼有优越、伤怀情绪的调侃

二、王小波式的调侃:兼有智性与幽默色彩的调侃

三、调侃的力度与难度

第七章“个体经验”的审美:“新生代小说”的形式

一、用语言直击感觉的叙事策略

二、身体、爱情与性:体现“个体经验”的审美意象

三、历史视野中的“个体经验”

下篇:“俗性”的在场——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之二

第八章 宏大叙事的回归:“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形式

一、现实的限制:题材选择与叙述视角安排

二、“身陷困境”到“解决困境”的情节模式

三、现实主义的增长空间

第九章 视听的引力:影视剧本的诉求与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

一、剧本还是小说:从“本质性”的问题看影响的发生

二、熟悉又陌生的情节设置与平实的叙述风格

三、影视冲击中寻求小说艺术的创新

第十章 虚拟世界中的直率与媚俗:网络空间与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

一、概念界定及文学性探讨

二、自由简洁的文字与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娱乐中生成的轻逸

结语

附录 新时期以来探讨艺术形式的代表性论著及论文目录(以文学艺术形式为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选择的20世纪末期,具体指20世纪80、90年代。这是中国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革的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生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艺术形式角度研究这一时期的小说,属于小说艺术本体论的研究范畴。论文主要建构于大量作品的阅读基础上,采取通过分析小说文本来透析文学现象,探讨小说艺术特征,结构小说艺术演变史的研究方法。论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20世纪最后20年间,小说艺术的形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论文命名为“形式的表象与深意”,表象即指一系列形式变化的现象,而深意指隐藏于这些变化背后的要素。
   论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主要探讨了论文选题的起因、形式的概念、形式批评的概念、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任务等。在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以及中国古典文论的成果,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提出了新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将形式概念扩展为与内容相融合的概念,视其为艺术本体;将形式批评从对文本语言的细节式解读扩展为对作品形式美的整体式探寻。从而,在理论上为论文的研究任务建构了一个坐标轴:以形式批评为理论基础、为坐标横轴;以20世纪末小说艺术演变史为坐标纵轴,辩析其间小说形式要素的变化,并将形式作为进入艺术精神世界的桥梁,探索支撑形式变化的要素以及小说传达人类情感的能力。
   正文由上、中、下三篇构成。上篇主要探讨了80年代的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中篇和下篇主要探讨了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
   上篇共四章,分别以“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寻根文学”、“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为中心,探讨了小说的艺术形式。认为,这一时期,体现出了从叙述技巧到叙述策略的变化轨迹;“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形式变革,较彻底地改变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小说艺术观念,开创了当代中国小说的新景观。
   中篇共三章,分别以“新历史小说”、“王朔、王小波的小说”、“新生代小说”为中心,探讨了80年代艺术形式变革观念影响下的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认为,在80年代已出现的展现小说虚构性的叙事特征、调侃意味的语言,以及个体经验的表达,在9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显现,从而说明了历史的延续性。
   下篇共三章,分别以“现实主义冲击波”、“影视小说”、“网络小说”为中心,探讨了90年代小说受市场经济影响,大众审美趣味性越趋明显的形式特征。
   正文的阐述,都以文本解读为基础,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吸收叙事学的方法,基本采用了这样的思路:选择叙述者作为进入文本的视角,以叙述者的存在形态或叙述口吻作为进入叙述方式的一个切口,然后,进入对结构、语言等诸要素的分析,并最终完成对作品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同时,在文本解读中,概括每个时期突显出来的形式要素的特征,对这些特征作整体性考察,勾勒形式的流变史。
   结语部分,进一步地概括了论文中的一些结论,并探讨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