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吴宓与新文学
【6h】

吴宓与新文学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论文探究吴宓与新文学的关系。吴宓本人是《学衡》杂志主编,“学衡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学衡派被现代文学史定位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而吴宓本人早年又猛烈攻击新文学运动,且毕生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直被视为是新文学的对立面和反对派。
   除了吴宓早期对新文学的激烈批评外,通过对《吴宓日记》、《吴宓日记续编》、《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等史料的梳理,可以发现他与新文学的关系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仅从理论上构建出自己理想的新文学,而且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大量刊登新文学作品,并且撰写了篇幅不小的评论,甚至吴宓本人也采用新文学运动所倡导的白话进行创作和日常书写实践。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吴宓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新文学。他赞赏的新文学作品到底有何特色,驱使他进行白话创作的动因何在。接着进一步探究在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吴宓对新文学态度转变的内因与外因,以及他本人的新文学观。
   从吴宓这个新文学运动对立者的视角来看新文学,他的反对还有认同,都是一种特殊的“参与”新文学的方式,客观上也是对新文学的推动。本文丛吴宓对新文学的激烈批评、对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及吴宓本人白话创作实践这三个角度进行考察,试图勾勒出吴宓一生对新文学的复杂态度。
   论文主体部分是以不同时期吴宓对待新文学态度的转换为线索进行论述,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别论述吴宓早年所受教育对其文学观养成的深远影响以及留美期间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激烈批评。第二章主要围绕学衡时期吴宓对新文学态度的转变进行阐述,从学衡创办之宗旨及吴宓的文化理想、吴宓的文学立场、学衡刊评白话小说及吴宓的白话创作实践四个方面展开。第三章核心是吴宓主编《大公报·文学副刊期间》对新文学态度的接受,从编辑策略的转变、吴宓评价新文学作品、《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新诗的因缘及副刊中所见新文学期刊四个侧面展开论述。最后一章通过梳理晚年吴宓日记中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之批评,勾画出吴宓理想中的新文学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