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以党社为中心
【6h】

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以党社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文摘

内容提要

绪论

一、研究史

二、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

第一章 万历时代的会通派王学

第一节 罗汝芳:君道与师道的折中

一、向道之路

二、会通与博学

三、博学与师教

第二节 周汝登:师道内涵的转向

一、泰州学派的传人?

二、学宗王畿

三、以师道自任

第二章 在朝王学

第一节 张居正以后的明代政局(1582-1620)

一、皇帝、内阁与言官

二、阁部之争

三、言路与党争

第二节 在朝王学的基本取向

一、衣钵相承

二、以术制胜

三、在朝王学与宦官的关系

第三章 东林运动与师道的振兴

第一节 东林学派的构成

一、引言

二、东林学派的王学渊源

三、东林学派与朱子学

四、东林与湛若水之学

第二节 东林学派与万历时代的主流王学

一、反“无善无恶论”

二、反中庸思潮

第三节 东林与阉党

一、东林党的形成

二、泰昌、天启之际的党争

三、释“门户”

第四章 晚明时代的诸生与社局

第一节 晚明时代的诸生

一、以师道自任

二、清议与公论

三、师道领域

第二节 释“声气”:明季社局的行动取向

一、概念溯源

二、声气与师道

三、杜登春《社事始末》

四、声气领域之基础

余论:清初知识界的党社观

一、甲申之变与声气集团之窘境

二、从《幸存录》到《罪惟录》

三、《汰存录》与《明夷待访录》

引用及参考文献目录

个人简历

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和参加过的学术活动有:

永久通信地址:

展开▼

摘要

党社运动作为晚明历史进程中间的关键环节,在明清学术史的转型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以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为线索,考察万历至崇祯时期不同学术流派因行动取向的不同而引起的思想纠葛.君道与师道的关系是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中唐以后,随着知识分子主观精神的高涨,汉唐时代的师法观念逐渐淡出,知识界热衷于以师道自任,试图用儒家教化来规范专制皇权,于是古文运动出现,理学思潮兴起,并在明中叶以后随着王学师道派的崛起,实现了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然而,由于师道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张力,它同时也在消解着自身,万历以后以会通派王学及在朝王学为代表的主流王学已不能承担起师道的大任,原有的学术流派因此发生整合,诞生了东林学派.但随着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失败,师道领域的实现形式逐渐由在朝向在野转移,以举业时文声气相通的诸生群体,特别是江南诸生所组成的社局,成为师道领域新的代言人.该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重新构建了这一转折的内在逻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