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专制与秩序——大一统国家形成研究
【6h】

专制与秩序——大一统国家形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指导小组成员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基调与基本思路

三、大一统国家释义

(一)、大一统的今义和本义

(二)、作为国家形态的大一统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从历史研究法到历史政治学

注释

第一章族群关系与“华夏”观念的产生

一、古史多元观与周行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

(一)、古史多元观的形成及其对殷周族群研究的影响

(二)、族群的点状分布与周行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

二、族群关系与国家观念的萌芽和演化

(一)、族群关系与殷商的国家观念

(二)、周初封建对国家观念的继承及影响——“华夏”观念的产生

注释

第二章“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产生

一、从“华夏”观到“中国”观

(一)、人口蕃衍与“国人”族群观念的淡化

(二)、地域合一与华夏观念的对象置换

(三)、地域合一、民族意识与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兴起

二、大一统观念的话语表达与实际行动

三、大一统观念的共识与分歧

(一)、疆域统一:大一统观念的共识

(二)、国家形成:大一统观念的分歧

注释

第三章 封建制: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替代选择

一、还原型周封建与放大型周封建

二、五服制与九服制

三、九州制

四、配合封建的新职官体系

五、明王之治与小国寡民

六、分疆裂土:替代选择的本质属性

注释

第四章郡县制: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支柱

一、春秋时代的县

二、官僚制:郡县制的前提

三、郡县制:封建制的终结

注释

第五章大一统:在专制中重建秩序

一、封建时代与世族支配

(一)、“封建社会”辨析

(二)、封建朝代的世族支配

二、封建秩序崩溃及其后果

三、大一统:在专制中重建秩序

注释

结论大一统国家成因之综合剖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五个篇章来探讨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上述基本逻辑。第一章阐述周代封建后形成的社会结构和国家观念,认为周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导致族群观念对国家观念的渗透,也使得政治上世族支配因而权力分化,社会上世族层层节制因而秩序井然。第二章阐述历春秋战国之世,周代封建的政治地理分散结构被打破,从而引发了社会意识中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其共性为对疆域大一统的追求,其分歧则在疆域大一统之后的国家形式选择上。第三章分述战国时代针对疆域大一统而提出的国家形式设想,认为其总合意在恢复封建,作为其总括的封建制以此构成了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替代选择。第四章回溯大一统国家形式的诞生,以此阐明在郡县制这一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支柱稳定下来后,前述替代选择已经丧失了取大一统国家形式而代之的历史契机。第五章细察官僚制和郡县制等大一统国家制度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封建秩序的崩溃中探寻专制与秩序得以斗榫合缝的机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