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
【6h】

文学政治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激进主义

代理获取

摘要

笔者从文学政治的视角来研究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在本文中,文学政治指文人们利用政治的文学和文学性的政治写作,通过宣扬简单而基本、抽象而绝对的政治价值,影响人们对政治的看法而形成的政治现象。
   笔者认为激进主义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从心理状态来说,激进指情绪上的急切激进。另外,从政治主张和手段来说,激进,相对于保守而言,主张对政治现状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或革命,企图对社会的改造毕功于一役。在手段的选择上,如果是改革,倾向于休克疗法。如果改革不成,则将以革命暴力手段代之。
   文学政治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普遍的颇具影响的政治现象。文学政治从两个方面对80年代中国激进主义产生影响,一是促进了激进情绪的形成。有强烈救世情怀的文人的文学性的情绪化语言、危机之渲染造成了激进情绪的形成。二是文学政治形成了激进的政治主张。文人们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忽略中国自身的特征,提出全面、彻底的改革要求,主张完全西化为标准的改革道路。
   文学政治现象自身有两大缺陷。一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消解了其主张的自由民主应有的宽容精神。二是从理论上说,文学政治中提出的简单和基本、抽象而绝对的自由民主口号缺少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只是虚幻的理想,是“反乌托邦”的乌托邦,从实践上来看,其提出的民主自由是以精英民主自由取代过去的不平等,缺少对低层现实问题的关照。在政权仍很稳固时,他们的主张必然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提出了本论文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对过去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总结出了研究意义,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新视角和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详细分析论文的主要概念一文学政治现象,并联系中国实际谈文学政治。
   第二部分,分析中国80年代产生文学政治现象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详细考察中国产生文学政治现象的文化机制-文学公共领域,指出80年代文学公共领域的概貌和特征。
   第三部分,论述中国80年代文学政治中文人们的文学情怀和政治情结,并描述了80年代文学政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政治的文学以及文学性的政治。
   第四部分,首先对80年代的激进主义进行了界定,然后用大量的材料分析80年代文学政治中的激进情绪的表现和文学政治中的激进主张,从而为读者勾勒出一副80年代中国激进主义图景。最后一节总结文学政治对激进主义的命运的影响。一旦失去了政治权力的支持,激进主义由于缺少来自底层的支持,而且本身也是一个乌托邦,其激进主张必然没有实现的可能。
   本文认为,文学政治是中国80年代出现的独特政治现象,这一现象与80年代中国激进主义有着相关联性,它不但影响到中国激进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激进主义的失败命运。
   中国现代化需要稳定,而社会的稳定需要一个和谐、理性、平衡而多元的思想世界,这一思想世界的形成依赖于文学政治的退出和政治权力的宽容。90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文学政治现象的退出和政治权力的更加宽容,理性而多元的思想世界正在形成。这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思想上的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