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在政治、经济与技术的视野下
【6h】

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在政治、经济与技术的视野下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中国纪录片:一种媒介技术研究的取向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政治性诉求

二、中国纪录片市场化的发展与现状

三、纪录片网络媒体发展状况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视野

一、关于纪录片研究的概述

二、对于互联网的研究

三、作为理论视野和方法论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纪录片生产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80年代:纪录片在电视媒体上的兴起与繁荣

一、从新闻纪录电影的衰落到电视纪录片的兴起

二、民族话语和精英视角的电视纪录片走向繁荣

第二节 90年代:电视电影市场化改革与纪录片生产

一、电视业的市场化改革和电视纪录片

二、电影业的市场化改革和电影纪录片

第三节 2000-2010年:在市场逻辑与国家话语之间

一、面对市场的三种策略:娱乐化、频道化和大片化

二、国家力量继续在纪录片生产中占据主导

第四节 2010年至今: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现状

一、2010年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二、中国纪录片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第三章 主体、节目与内容:网络时代纪录片的生产

第一节 体制内外:纪录片的生产主体

一、网络纪录片的主要生产方:国家主导下行业体制内制作

二、广泛化与专业化:独立制作纪录片的趋向

三、脱嵌与限制:网络众筹模式与纪录片生产

第二节 视频网站上的纪录片节目

一、网络视频业:在技术与市场驱动下

二、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兴起及格局

三、视频网站自制纪录片——以《搜狐大视野》为例

第三节 互联网上纪录片的内容生产

一、现实议题和时效性的突显

二、碎片化与娱乐化趋向

第四章 数字版权、市场渠道和观众参与:网络时代纪录片的传播

第一节 纪录片版权向网络空间的拓展

一、从影视作品版权到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网络视频业与纪录片的版权合作

第二节 作为纪录片市场渠道的互联网

一、国家主导下的互联网与纪录片产业

二、纪录片在视频网站上的宣传推广

三、以公共性为诉求的纪录片网络平台

四、纪录片的网络口碑营销——以新浪微博为例

第三节 从民间影展到网络空间:纪录片的观众参与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民间影展

二、纪录片的网络社区与网络话语

第五章 挑战与监管:纪录片网络化生存的政策环境

第一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监管

第二节 网络视频业对传统广电管理体系的挑战

一、网络视频管理部门的博弈

二、网络视频经营主体:国资与非国资

三、网络视频的内容监管

第三节 网络视频对广电媒体的路径依赖

结语 在政治、经济和技术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入到了市场化、产业化的新阶段。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宏观政策下,推进纪录片产业发展也被提升到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纪录片产业化的进程中,网络媒体的渠道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希望探讨并反思网络媒体对于纪录片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主流话语对于该问题的讨论更多地基于行业本位和经济本位的,本研究则希望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视野,继而试图从这样的立场出发:互联网技术能否带来纪录片的内容多元、消费自主和民主参与,而不仅仅只囿于互联网如何促进纪录片产业做大做强之上。同时,本研究力图拒绝媒介中心主义和技术决定论,认为互联网不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力量,而需要在国家、市场、专业性力量的权力格局中,去解读互联网技术对于纪录片生产和传播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配合对纪录片相关网站、网络社区和网络话语的实地观察、个案研究,并与本人对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田野调查成果相结合的方式。在对中国纪录片网络传播的图景进行深描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理论阐释。
  第一章导论是对行文的一个总体准备,在对研究背景进行描述之后指出了问题意识,在检视理论渊源之后阐明逻辑起点,进而选择研究方法。
  第二章按照四个历史分期,追溯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纪录片生产的历史脉络,将之置于国家和市场力量的视野下进行考察,从而对传统纪录片生产格局有一个把握,以此作为网络时代下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情况的基础和对照。
  第三章考察了互联网环境下纪录片的生产主体、网络纪录片节目及内容。研究认为新技术使得纪录片的生产主体泛化,打破了体制内影像生产的壁垒,然而网络媒体并未对主流的纪录片生产格局形成有力的冲击。商业性视频网站开始涉足纪录片生产和开办纪录片频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提升社会影响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诉求。在内容方面,在网络上受到青睐的纪录片具有时效性、碎片化和娱乐化的新取向。
  第四章考察了纪录片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首先分析了影视作品的数字版权问题,并考察了网络视频与纪录片的版权合作情况。其次对纪录片在网络上的商业运营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纪录片在视频网站的商业化运营所释放出来的长尾效应是不确定的,特别是对于非官方的制作来说更加具有风险性。网络口碑营销正在成为一种商业运作的新方式,来自商业和政治权力主导的反制力量,造成了技术解放能力的限制。最后考察了纪录片在网络社区中的讨论话语,认为纪录片的网络话语是较弱的,且还是成长性的。
  第五章检视了纪录片在网络上生存的政策环境。互联网自进入中国社会以后,对传统媒介格局、传播秩序和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冲击,国家对于互联网和网络视频业从基础设施、内容、及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致力于将互联网的管理纳入到传统媒体的管理体系之中。本章分析了国家应对新媒体技术所采取的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监管,如何监管以及监管效果问题。
  结语部分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对于纪录片发展的意义再次进行总体关照,并指出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