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prin B2在静脉高压诱导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6h】

Eprin B2在静脉高压诱导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材料和仪器

第一部分:可诱导硬脑膜动静脉瘘的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的构建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EphrinB2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IF-1α的关系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硬脑膜及其附属结构上动脉和静脉之间异常的直接开放,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目前学说众多。目前静脉高压被公认为DAVF形成的关键因素。静脉高压可导致局部组织低灌注,诱导组织释放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并上调VEGF,促进血管新生,诱发DAVF。但前期研究发现,单纯提高VEGF表达,并不能提高DAVF诱导率,提示DAVF形成过程中还需其他分子参与。血管的形成需要经历新生和成熟两个过程认为,DAVF中的异常血管形成也需要经历上述两个过程。Ephrin B2在血管早期重塑过程中作用关键。此外,有报道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理标本中,Ephrin B2表达升高。提示Ephrin B2可能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据此,提出假设:Ephrin B2在DAVF形成过程中的血管重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验目的:
  1.构建能够诱导DAVF的静脉高压大鼠改进模型。
  2.检测Ephrin B2及其上游信号元件HIF-1α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硬脑膜组织中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探索Ephrin B2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实验方法:
  第一部分: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20只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以及左侧面静脉出口;B组20只行结扎上矢状窦及左侧面浅静脉出口;C组2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1、7分别取各组5只大鼠行左侧引流静脉压力(DVP)测定;12周后,所有存活大鼠腹主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观察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形成。
  第二部分: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0只行右侧颈总动脉颈静脉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以及左侧面静脉出口;B组40只行结扎上矢状窦及左侧面浅静脉出口;C组4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分别于在术后第1、3、7、14天处死三组各10只大鼠,其中4只经心脏行多聚甲醛灌注,取硬脑膜及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hrin B2在窦汇附近大鼠脑组织及硬膜上的分布,6只行脊椎脱臼处死,取新鲜脑组织行RT-PCR检测Ephrin B2和HIF-1αmRNA的表达量。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A组大鼠引流静脉压力平均值为20.8±2.2mmHg,明显高于B组5.5±0.9mmHg和C组1.9±0.3mmHg。
  第二部分:术后第1天,A组和B组硬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可见EphrinB2在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并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开始下降,IOD值在第7天A组明显高于B组;C组未见明显EprinB2高表达。qPCR结果,与家手术组相比,术后第一天,A组EprinB2 mRNA转录水平增高,并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开始下降,B组与A组类似;A组HIF-1α在第1天mRNA转录水平最高,并随时间下降;A组和B组EprinB2 mRNA和HIF-1α的转录水平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实验结论:改进后静脉高压模型可维持静脉高压较长时间,并成功诱导DAVF,诱导率为40%。Ephrin B2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硬膜组织中高表达,于术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7-14天之间开始逐渐下降。Ephrin B2的高表达和可能与HIF-1α的高表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