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枸杞残次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6h】

枸杞残次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枸杞的概述

1.2多糖的研究状况

1.3响应面优化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1.5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枸杞残次果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2.1试验材料与仪器

2.2试验方法

2.3结果分析

2.4小结

第三章 枸杞残次果多糖提取脱蛋白方法选择

3.1试验材料与仪器

3.2试验方法

3.3结果分析

3.4小结

第四章 枸杞残次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4.1试验材料与仪器

4.2试验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4小结

第五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枸杞(Lycium bararum.L)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材,有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等功效。近年来,近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人工栽培枸杞发展迅速,依据柴达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洁净的生态环境,如方圆百公里范围无任何污染,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轻,施药次数少,农残检出率低,使柴达木枸杞具有颗粒大而饱满,肉质肥厚而核少,色泽鲜艳而味甘等特性。新鲜枸杞在生产过程中,将会出现大量的枸杞残次果,通常这部分残次果被当作废品弃去,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检测枸杞残次果中多糖含量丰富,功效明确,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以青海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企业在过程中产生的残次果为研究对象,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提取枸杞残次果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多糖进行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如下: 1、枸杞残次果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通过微波辅助辅助对枸杞残次果多糖的进行提取,并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的Box-Behnken设计对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交互效应影响显著。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2 min、微波功率350 W,在此条件下,得到枸杞残次果多糖得率为8.464%,与预测值8.793%仅有0.329%的误差,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2、枸杞残次果多糖提取脱蛋白方法选择。采用三氯乙酸法、Sevage 法和盐酸法三种方法对枸杞残次果多糖进行脱蛋白,发现三氯乙酸法更适合于多糖蛋白的去除,脱蛋白率为72.6 %,多糖损失率为15.3 %。Sevage法和盐酸法的脱蛋白率分别为65.3 %和53.6 %,多糖损失率分别为 51.3 %和 56.5 %。通过数据的比较,以此得出三氯乙酸法为最佳脱蛋白工艺。 3、枸杞残次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本实验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氧化法、水杨酸法和还原能力测定,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枸杞残次果多糖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 Vc,但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它的清除能力也不断的增强,特别是当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高达1.4mg/mL 时,枸杞残次果多糖的清除率达到62.07 %,接近Vc的清除率;枸杞残次果多糖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在枸杞残次果多糖浓度达到1.4 mg/mL时,清除率最高为83.83%,清除能力比Vc强;枸杞残次果多糖的还原能力略低于Vc,但是在多糖浓度范围内还原能力不断加强,确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本实验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丰富的枸杞种植资源,采用枸杞生产企业在制备枸杞系列产品过程中的产生的残次果作为原料,研究枸杞残次果水溶性多糖提取优化工艺、多糖多蛋白方法以及抗氧化活性,主要为枸杞残次果以后广泛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