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色悲歌——论《崩溃》中的本土写作与文化反思
【6h】

黑色悲歌——论《崩溃》中的本土写作与文化反思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阿切比及其创作

1.2非洲文化中的艺术观及阿切比的文学观

1.3研究背景及现状

1.4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章伊博社会及其文化

2.1礼俗社会与文化模式

2.2行为方式与社会生活

2.3心灵世界与精神纽带

第三章崩溃的是什么

3.1白人的进入与基督教的传播

3.2物质非洲与精神非洲

3.3“二度来生”的意义与象征

第四章阿切比的写作姿态与意义

4.1语言问题

4.2出路的思考

4.3写作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非洲作家齐诺瓦·阿切比作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随笔作家、纽约巴德学院英语文学教授而闻名于世。20世纪50年代,阿切比是尼日利亚土著口头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的很多小说都论及了后殖民时期尼日利亚仍然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作为对某些小说如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的回应,1959年阿切比发表了小说《崩溃》,对该类欧洲小说把非洲描写成野蛮原始的、没有文化的非洲进行逆写。阿切比把写作视为一种自我界定的方式,通过本土写作,反思性地寻求个人、民族和文化的属性。他以一名非洲本土作家的身份发言,力图传达出一直未曾被充分表述的、被遗忘、被忽视的非洲的声音。 本文以《崩溃》中伊博人的礼俗、信仰、价值观为核心,并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力图客观重建物质非洲与精神非洲的原貌,以期从整体上呈现阿切比笔下的非洲本土人文风貌。同时,本文通过分析伊博文化的崩溃过程来分析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伊博文化失去了什么及其崩溃的真实原因。作为一名用英语讲述非洲故事的作家,本文试图深入分析阿切比在《崩溃》中是如何使英语成为他重述非洲或者说“逆写帝国”的一个重要写作策略。他不仅在政治层面上以英语面对欧洲发言,讲述一个真正的非洲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如何用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来言说非洲体验,使英语承担起从未有过的词汇学与语义学的重担。最后,本文指出作者反对帝国主义时的本土主义立场以及呼吁“二度来生”的历史观的深层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