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社会法律信仰培植研究
【6h】

当代中国社会法律信仰培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3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法律信仰的涵义阐释

2.1信仰的涵义

2.2法律信仰的概念与内涵

2.2.1法律信仰的概念界定

2.2.2法律信仰的对象

2.2.3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3培育法律信仰的意义

3.1法律信仰在西方法治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3.1.1古希腊罗马在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开创了法律信仰的先河

3.1.2古希腊罗马之后的西方法治进程中的法律信仰的发展

3.2培育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现实意义

3.2.1培育法律信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础

3.2.2培育法律信仰是民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2.3培育法律信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3.2.4培育法律信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内在保证

4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缺失的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4.1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状况

4.1.1中国传统社会对法律的认识

4.1.2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现状

4.2从西方法律信仰形成的视角剖析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4.2.1西方社会广泛而成熟的民众法律信仰的成因分析

4.2.2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原因分析

5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培植路径

5.1构建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是培育法律信仰的有力保障

5.1.1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发展与培育

5.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

5.1.3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5.2加速法律文化和道德观的转型是培育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内在要求

5.2.1正确认识传统法律文化

5.2.2实现以道德为主导信仰向以法律为主导信仰的转化

5.3培育法律信仰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5.3.1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党和政府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5.3.2培育法律职业者的法律品质

5.3.3培育民众的法律信仰意识

5.4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

5.4.1制定严格公正的"良法"

5.4.2严格执法与依法行政

5.4.3实现司法独立以维护司法公正

5.4.4加强法律监督

5.5大力开展普法教育

5.5.1注重法治理念的培育

5.5.2普法教育要有针对性

5.5.3普法宣传要突出重点

6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使得法治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目前,民众法治意识还很淡薄,法律信仰依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因此,法律信仰危机是我国法治建设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努力培植公众的法律信仰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和依法治理方式的一种理性的自觉把握,是主体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并体现在行动中对法律的严格遵循和对法律尊严的坚定维护。法律信仰的对象是法的精神,当法律兼具人权性、利益性和救济性三种内在品格的紧密结合时,才可能成为被信仰的对象。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怀疑-否定-确信”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法律的品质得以体现,法律的价值得到确认,对法律的信仰最终形成。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法律信仰在西方的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然需要民众法律信仰的确立。培育民众的法律信仰,对于强化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民主法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西方民众广泛而成熟的法律信仰,我国的法律信仰却依然缺失。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目前,培育我国民众的法律信仰已变得日益迫切。我们应该从原因中寻找突破口,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培植符合中国实际的法律信仰。 我国民众的法律信仰的培植,必须立足于我国本土资源,以传统道德精神为底蕴,实现以道德信仰为主导向以法律信仰为主导的转化;加大普法的力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培育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同时,加强法制建设的力度,从立法、执法、司法等一系列环节上保障法的价值的有效实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创造有利于民众法律信仰形成的良好社会氛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