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氧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6h】

缺氧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第一部分 肝固有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肝脏缺氧模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肝脏缺氧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约60万肝癌患者,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约35万,有30万人死于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目前,肝切除术、肝移植等根治性外科治疗仍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将近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被公认为是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治疗能够阻断肝癌供血的靶动脉,导致肝癌组织缺血坏死。患者治疗后临床病情明显改善,肿瘤体积缩小,症状缓解或消失。介入栓塞治疗降低了肝癌组织的血管侵袭及转移的几率,部分病人可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是,临床观察发现,介入栓塞治疗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特别是反复介入栓塞后,大部分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出现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肝功能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远期疗效及患者生存期。以往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所共有的病理改变,介入栓塞治疗后化疗药物、炎症、组织缺血、缺氧以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机体免疫机能变化、细胞因子调控失常,均可从不同的环节启动肝纤维化过程,并最终加重肝纤维化。栓塞所致的组织缺氧是导致肝癌组织坏死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加重肝纤维化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一种肝脏组织缺氧导致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于介入治疗后缺氧导致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并且研究这一过程中可能的关键分子,为介入栓塞后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肝固有动脉结扎术建立大鼠肝脏缺氧模型
  目的:利用肝动脉结扎术(Hepatic arterial ligation,HAL)的手术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氧模型。
  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8只,随机抽取3只进行解剖,了解实验动物肝脏位置、大小、分叶情况,确定腹腔血管走行及分支情况,掌握肝门部管道的位置关系及解剖分离技术。另外5只大鼠麻醉后行开腹手术,分离暴露肝门部,结扎其肝固有动脉造成肝脏缺氧,缝合腹壁。观察手术后大鼠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和存活情况。
  结果:通过对3只实验动物的解剖观察,熟悉了大鼠肝脏及腹腔血管的解剖位置。对5只大鼠进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1只动物由于术中误伤肝门静脉导致大出血死亡,其余动物手术顺利,术后全部存活,生命体征平稳。
  结论:大鼠肝固有动脉结扎术手术成功率高,适合用于建立肝脏缺氧的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肝脏缺氧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目的:利用肝脏缺氧模型,观察手术后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初步分析缺氧诱导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
  方法: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缺氧组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对照组手术开腹分离至肝门部后即缝合腹壁。14天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出肝脏,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
  结果:缺氧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生,胶原纤维生成,Hif-1α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肝固有动脉结扎缺氧能够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形成,Hif-α在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升高,有可能参与了这一病理变化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