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甘薯卷叶病毒基因结构及病毒植株保存的研究
【6h】

山东省甘薯卷叶病毒基因结构及病毒植株保存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甘薯

1.2 甘薯病毒病

1.3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1.4 双生病毒

1.5 病毒的检测方法

1.6 组织培养技术的介绍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甘薯卷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子结构分析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甘薯病毒材料的组织培养技术保存

3.1材料与方法

3.2 甘薯高效组织培养培养基的筛选和建立

3.3 组织培养操作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甘薯病毒病(SPVD)的ELISA检测和甘薯卷叶病毒的分子检测

4.1材料与仪器

4.2 ELISA方法

4.3甘薯卷叶病毒的PCR检测

4.4结果与分析

4.5结果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I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附录II本论文所用重要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山东各地区采集了甘薯病毒疑似株,通过检测,发现除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的发生较为普遍以外,甘薯卷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 SPLCV)近年有上升的趋势,目前还未发现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 SPCSV)。
  甘薯卷叶病毒(SPLCV)在我国危害范围越来越广泛。SPLCV属于双生病毒科(Gemnivirus),对甘薯产量影响非常严重。为进一步的了解甘薯卷叶病毒的分布以及分子变异情况,本文根据GENEBANK已报到的甘薯卷叶病毒(SPLCV)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到了该病毒。通过克隆分析,得到山东省胶州地区的甘薯卷叶病毒分离物的全序列2826bp,经SDT分析,发现山东分离株与其它已报道甘薯卷叶病毒种类及株系之间相似性低于91%,符合ICTV对双生病毒新种鉴定的规定,故命名为(Sweet potato leaf curl Shan dong virus,SPLCSdV,登录号:KU323597)。通过进化树分析,比较了SPLCSdV与不同株系全序列间的ORF相似性和ORF氨基酸相似性,明确了其与不同种间的亲源关系和分子变异情况,结果表明,SPLCSdV与国内的其它甘薯卷叶病毒序列间有一定同源性但差异较大。SPLCSdV与Sweet potato leaf curl China virus(SPLCCNV:DQ512731.1)、Sweet potato leaf curl Sichuan virus2(SPLCSiV-2:KF156759.1)亲源关系较近。运用RDP软件对SPLCSdV与上述相似性较高的序列间进行重组分析,结果发现 SPLCSdV序列与SPLCV-PE(HQ393470.1:1603bp-2824bp)和SPLCV-JP(AB433788.1:1bp-1602bp)部分序列存在重组的迹象。绘制了SPLCSdV CP基因序列的二级结构图,对病毒分子中较为保守的CP基因的疏水性分析得出该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较强的蛋白。CP基因氨基酸的分析得出病毒的进化差异是随机的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方向性,CP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也是较为稳定的一个蛋白。
  运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对甘薯植株离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MS+0.2mg/L NAA+1.5mg/L6-BA,提高了扩繁增殖效率、成苗率。对于甘薯资源的长期保存、甘薯脱毒技术优化及甘薯病毒活体保存提供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