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6h】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its theoretic basis

1. 2 Research methodology

1.3 Purpose of the study

1.4 Thesis outline

Chapter II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

2.1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 study home and abroad

2.2 Descrip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2.3 Key concepts concerning relevance theory

2.4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relevance theory perspective

Chapter III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to Translation

3.1 Advantages of relevance theory over other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3.2 Nature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3.3 Translator’s role in translating process

Chapter IV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Fortress Besieged from Relevance Theory Perspective

4.1 Analysis on Fortress Besieged ? from ostensive-inferential perspective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4.3 Summary

Chapter V Conclusion

5.1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 assessed

5.2 Summary

参考文献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MA program

展开▼

摘要

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专著,提出了关联论。它的影响现在已远远超出语用学领域。1991年,E. A Gutt把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领域,提出了关联论翻译观。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种进行两轮交际的跨语言活动,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有双重身份;在两轮交际活动中,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保证。
  《围城》是中国近代小说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中大量运用的文化负载词、典故、隐喻,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试图从分析《围城》英译本入手,说明关联理论如何应用于翻译过程中,如何对翻译实践进行指导。
  本文从研究的目的、方法,研究的意义,理论依据及文章结构做了简单介绍。论述了关联理论与翻译。首先对于关联理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其次,介绍了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和Gutt的关联翻译观。再次,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什么是翻译,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以及语用学转向。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关联理论指导翻译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翻译的本质来看,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动态的交流过程,是一种跨语言活动,而最佳关联是衡量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双重身份,既要从原作者的表述中得到确切的理解,又要准确的转述给译文读者,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读者。作者以Jeanne Kelly和Nathan K. Mao的《围城》英译本为例,用关联理论进行了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应该注意,尽管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其自身也有不足之处;要辩证的看待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既要看到其对翻译实践较强的解释力,又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