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6h】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自尊的研究综述

1.2 气质性乐观的研究综述

1.3 归因方式的研究综述

1.4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1.5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和假设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测试和统计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自尊的描述性统计

3.2 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应对方式和自尊的差异性检验

3.3 自尊与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分析

3.4 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3.5 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模型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大学生自尊、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整体状况

4.2 大学生自尊、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检验

4.3 大学生自尊与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4.4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4.5 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自尊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五章 建议与不足

5.1 本研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启示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尊是对自我的总体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整体感受。许多研究表明,自尊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对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乐观作为一种显著的积极人格特征,是指个体总体上对积极结果的期望。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应对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状态所采取的措施。研究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减少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广泛综述与评价国内外有关自尊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由Rosenberg编制,钱铭怡修订的自尊量表,袁立新编制的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 Lef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Multiattributional Causality Scale,MMCS),和姜乾金编制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施测。运用描述性统计讨论当前大学生自尊与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自尊与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评价大学生自尊与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尊的预测作用,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与自尊的整体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整体上属于高自尊群体,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在气质性乐观上,三年级的大学生的悲观水平显著高于二年级。在归因方式上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采用内控归因,其中四年级的大学生内控归因显著高于二年级。一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水平显著高于三年级,女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的大学生消极应对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2.大学生的自尊与乐观主义、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悲观主义、消极应对方式和总归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3.以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自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总归因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联合解释自尊总变异量的47.5%。其中乐观主义对自尊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悲观主义,然后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总归因。
  4.从结构方程模型上看,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对自尊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质性乐观,其次是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它们的各个观测变量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乐观主义、积极应对和外控归因。而气质性乐观、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之间均为相关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