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早期佛塔营造理念与形态分析
【6h】

山西早期佛塔营造理念与形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缘由及目的

1.3相关研究动态

1.4研究对象、方法及资料来源

第二章中国佛塔的起源及在山西地区的发展情况

2.1佛教及佛塔初入中国

2.1.1佛教的传入

2.1.2佛塔传入初期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2.2佛塔在山西地区的发展情况

2.2.1佛塔传入山西地区

2.2.2在山西地区的发展

2.3山西早期佛塔的分类

2.3.1按照建造材料分类:

2.3.2按照外部造型分类:

第三章山西早期佛塔的营造理念及制度分析

3.1佛塔的渊源

3.1.1佛塔的起源及背景

3.1.2佛塔形成的意义

3.2佛塔的位置及制度

3.2.1寺院里的佛塔

3.2.2室内的佛塔

3.2.3山顶的佛塔

3.3佛塔的数量及制度

3.3.1双佛塔、三佛塔

3.3.2多佛塔(佛塔的组群)

3.4佛塔的层数及制度

3.5佛塔的组成分析

3.5.1塔刹

3.5.2塔身

3.5.3塔基

3.5.4地宫

第四章山西早期佛塔的形态分析(主要类型)

4.1空间形态分析

4.1.1内部实心结构:

4.1.2内部空心结构:

4.2构造形态分析

4.2.1木结构佛塔工程做法(以应县木塔为例)

4.2.2砖结构佛塔工程做法

4.3艺术形态分析

4.3.1塔身

4.3.2佛像、雕刻

4.3.3文字装饰

4.3.4塔铃、壁龛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佛教源自古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初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本土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塔作为佛教中的标志性建筑,在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形成了不同于古印度窣屠波的建筑形式。这个过程所体现的正式一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 山西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块重要的军事、政治要地,有着典型的中国北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地方风俗以及多样的民族文化。公元四世纪左右佛教及佛塔传入山西地区,植根于本土发展,所形成的佛塔建筑文化既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共性,又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个性。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山西大地上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佛塔实物。 本文正式通过对山西地区现存的这些佛塔实物进行调研、勘测、分类、比较和总结,从而了解佛塔在山西地区早期(元代以前)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有佛塔在山西各个朝代的发展概况,更深层次的还有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过程。从这些过程最终得出山西地区的佛塔建筑从建造之前的构思、选址、设计,到建造中的结构、装饰、防护,最终到建造完成后的使用、保护,这一系列每个步骤的特点。这样的结论对今后山西地区佛塔建筑文物的认识、保护和利用都有着参考价值,对古建筑规划设计也有这指导意义。之后以这个结论与全国范围的佛塔建筑共性还有古印度窣屠波的特点进行相互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不同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此对今天的建筑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