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聊城市中学历史学科地方课程中人文素养空无现象探析
【6h】

聊城市中学历史学科地方课程中人文素养空无现象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空无课程

(二)地方课程

(三)人文精神培养

三、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地方课程、课程资源与中学历史地方课程的设置

第一节 地方课程与人文精神

一、地方课程

二、人文精神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则

第三节 中学历史地方课程的设置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历史课程中的人文精神

二、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二章 聊城市中学历史地方课程建设

第一节 相关政策的出台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教师队伍的培养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地方史教材的编写

第三章 聊城市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

第一节 地方史教材分析

(一)遗迹、文化名胜讲述

(二)历史人物讲述

(三)历史事件讲述

第二节 相关调查分析

第四章 聊城市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中人文精神缺失原因

第一节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合理

一、聊城市历史课程资源

二、聊城市历史学科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

第二节 现实教学状况制约

一、教师因素

二、课时安排

三、考试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学科本就具有培养人文精神的功能。“新课改”施行以来,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要求历史学科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自己的职责。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实中的中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现象。1992年,国家教委正式提出地方课程的概念。中学历史地方课程在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但人文精神的培养仍然不受重视。自2002年始,聊城市的中学历史地方课程建设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不深、方式不对,使得课程资源对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现实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如教师、课时安排及考试制度等也对历史课程人文精神培养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很大的制约。1979年,美国教育学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Elliot W. Eisner)提出了“空无课程”的概念,意指那些学校中应该有而没有的课程,而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正是一种“空无课程”。新时代对人文精神的重视要求我们调整地方人文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对不利于人文精神培养的“空无”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地方课程培养人文精神的价值。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就空无课程、地方课程、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第二部分对地方课程、人文精神与课程资源等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聊城市中学历史学科地方课程建设的情况;第四部分通过地方史教材分析与相关调查分析两个方面,对聊城市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中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现象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实际调查与实践所得,试图探讨聊城市中学历史地方课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形成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