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6h】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流动儿童

2.2歧视知觉

2.3 心理弹性

2.4 学校适应

2.5 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2.6 以往研究的不足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工具

3.5 施测方法

3.6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总体分析

4.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人口统计学分析

4.3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人口统计学分析

4.4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人口统计学分析

4.5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4.6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5.2 流动儿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5.3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三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5.4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6 教育建议

6.1 给学校和教师的建议

6.2 给流动儿童家长的建议

6.3 给流动儿童的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总结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项目举例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为主题展开调查,揭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现状,剖析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提高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提供有效指导。
  使用刘霞、申继亮自编的《个体歧视知觉量表》、Block和Kreman自编的《自我心理弹性量表》以及林文聪修订的《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三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18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歧视知觉和心理弹性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处于中下水平,在性别和年级上无显著差异,在流动时间长短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儿童其歧视知觉最高。
  2.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较好,在性别和流动时间上没有差异,仅在年级上存在差异。
  3.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合宜行为和同伴关系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流动的时间上,仅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4.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学校适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歧视知觉与心理弹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学校适应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5.歧视知觉和心理弹性对学校适应有预测作用。
  6.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两者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歧视知觉可以直接影响学校适应,也可通过心理弹性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影响学校适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