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言象似性视角下关于新闻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
【6h】

语言象似性视角下关于新闻语篇连贯的认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1.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Literature Review

2.1 Text and Discourse

2.2 Previous Review on Textual Coherence

2.2.1 Definitions of Textual Coherence

2.2.2 Relevant Researches on Textual Coherence

2.3 News Text

2.3.1 Definitions of News Text

2.3.2 Characteristics of News Text

2.3.3 Studies on News Text

3.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Definitions of Iconicity

3.2 Classifications of Iconicity

3.3 The Classification of Iconicity for the Present Study

4.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News Text Coherence through Sequence Iconicity

4.1.1 Interpretation of News Text Coherence via Temporal Sequence Iconicity

4.1.2 Interpretation of News Text Coherence via Logical Sequence Iconicity

4.2 News Text Coherence through Distance Iconicity

4.3 News Text Coherence through Quantity Iconicity

4.3.1 Local Accumulation of Information Quantity

4.3.2 Global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Quantity

4.4 News Text Coherence through Markedness Iconicity

4.5 Summary

5.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语篇连贯是由语言要素的表层结构和衔接机制所决定。作为一个既重要又模糊复杂的语言学概念,来自国内外语言学界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们对其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尽管如此,语篇连贯依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在原有研究成果上,开始从认知视角研究语篇的连贯,并且已经收获不小的成就。(HallidayandHasan,1976;Jacobson,1978;Widdowson,1978;VanDijk,1979;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3)
   本文认为,语篇连贯是语篇作者和语篇读者在认知模式,经验结构和经验世界的统一。(Halliday&Hasan,1976)与其它隐喻理论、意象图式、概念整合理论、认知模式等认知语言学理论相比,象似性理论较少受到关注。在有限的与象似性相关的研究当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但很少在篇章层面有所涉及。而且,当谈及语篇连贯时,之前学者很少会把象似性理论应用于新闻语篇当中做研究。因此,本文从语篇读者角度就英语新闻语篇的连贯做试探性分析,旨在研究语言象似性在新闻语篇中连贯功能的具体实现。
   象似性是由哲学家CharlesSanderPierce首次提出的。它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间的自然相似。(Pierce,1940)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象似性进行了不同的分类。(Pierce,1940;JohnHaiman,1985;Givon,1989;Newmeyer,1998;沈家煊,1993;王寅,2001)本文的主要理论框架是由Nanny和Fischer提出的。根据Nanny和Fischer,象似性可分为映像象似和拟相象似。(1999)前者是所指与被指间,直接的一对一的关系,而后者是所指与被指间,较抽象、较间接的关系。(Nanny&Fischer,1999(:)12)基于本研究的需要,作者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引用了四类象似性原则对语料进行了解读。它们是:顺序象似、距离象似、数量象似和标记性象似。此外,就顺序象似,作者又将之细分为时间象似和逻辑象似;对于数量象似,本研究将从局部的信息积累与整体的信息分布两方面进行尝试性分析。
   本文作者从英语网站上搜集整理了来自《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各一百篇英语新闻作为语料进行研究。通过语料的分析与讨论,本文不难发现,依据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事件各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信息的数量、以及新闻要素编排的标记性这些不同准则,新闻语篇的组成与人类内心世界的经验结构相吻合。这种与人类认知世界的一致性暗示着新闻读者与新闻作者拥有相似的背景知识,使得新闻读者易于解读新闻作者的真正意图。而依Brown和Yule之见(1983),一篇新闻,只要篇章结构与新闻读者的经验结构或内心世界的认知系统相吻合就被看作是连贯的语篇。因此,各类象似原则的语篇连贯功能在作者解读语料的过程当中都逐一得到了实现。最终,该论文最终得出,象似性原则是新闻语篇连贯功能得以实现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尽管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但是,作为试探性研究,本文仅是对该领域的一次初步尝试,更深层次的研究论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