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博物馆教育中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研究
【6h】

博物馆教育中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概念界定

2.1 博物馆

2.2 学习环境

2.3 非正式学习

3 理论基础

3.1 活动理论

3.2 情境认知理论

3.3 分布式认知

4 博物馆教育中非正式学习环境现状分析

4.1 调查目标与对象

4.2 实施过程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分析

5 博物馆教育中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5.1 非正式学习者

5.2 虚实结合的博物馆场景

5.3 学习内容

5.4 学习支架

5.5 学习共同体

6 应用研究——以山西博物院为例

6.1 山西博物院介绍

6.2 山西博物院学习环境模型——以北美洲原住民艺术展为例

6.3 博物馆教育对非正式学习环境的启示

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非正式学习成为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博物馆教育作为非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其参观人数逐渐增多,颇受观众的喜爱与青睐,尤其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虚拟博物馆将更多展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方便了人们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即可享受精神文化大餐。
  本研究选取博物馆作为非正式学习环境,以此为平台研究当前博物馆教育如何更有效地为参观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首先对国内外博物馆教育、非正式学习以及学习环境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分析,以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等新的学习环境理论为指导,进行模型的构建。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的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从而提取出博物馆教育中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核心要素,该模型以非正式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兴趣激发、深入参与、内化知识三个过程,在实体馆与虚拟馆的情境认知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构建共同体文化。着重从非正式学习者、虚实结合的博物馆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支架和学习共同体五方面来详细阐述各个要素功能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最后以山西博物院临时展览北美洲原住民艺术展为例,以特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博物馆在展览前的宣传活动、展览中的教育活动与展览后的辅助活动,同时对参观者的评价与反馈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博物馆不仅要注重陈列,而且要将观众分层,为每一类群体设计合适的内容,从而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博物馆的非正式学习中。
  本研究通过将构建的博物馆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应用于具体的博物馆中,为我们其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即将现实的学习环境与网络的学习环境结合,将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融合,以促进学习效果、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一种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