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提纯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h】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提纯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杏鲍菇

1.1.1 杏鲍菇概述

1.1.2 杏鲍菇的利用价值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2.1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1.2.3黄酮类化合物纯化

1.2.4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4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2.2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研究

2.2.3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杏鲍菇中总黄酮工艺研究结果分析

3.2.1影响杏鲍菇总黄酮提取量的单因素试验

3.2.2 超声波辅助提取杏鲍菇总黄酮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3 杏鲍菇总黄酮纯化的研究

3.3.1 大孔吸附树脂种类筛选结果

3.3.2 X-5纯化杏鲍菇粗黄酮条件的确定

3.4 杏鲍菇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 讨论

4.1 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4.2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

4.3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重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是目前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兼具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杏鲍菇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为杏鲍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PEF)含量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试验均理想其RSD分别为1.8%(n=5)、3.93%(n=5)、3.78%(n=5)。平均回收率为94.7%,RSD为3.55%(n=5)。
  (2)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杏鲍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适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00min,此工艺条件下,提取液中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2.92%。
  (3)通过静态实验,以树脂的吸附率、解析率及动力学曲线为指标,研究D101、AB-8、X-5、D4020型四种大孔树脂对杏鲍菇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X-5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筛选出X-5型大孔吸附树脂最适合纯化杏鲍菇中黄酮类化合物。
  (4)选取X-5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动态试验中,分别考察上样液浓度、上样量、解吸剂的浓度及用量四个因素对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纯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0.6mg/mL,上样量与树脂比例为1︰15,解吸剂乙醇浓度为70%,洗脱剂用量为5BV。
  (5)对杏鲍菇不同极性部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其中氯仿相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1.73%,乙酸乙酯相次之,为46.06%,水饱和正丁醇相和石油醚相总黄酮含量较少,分别为36.34%和20.34%。通过测定总黄酮的清除自由基能力(O2-·、HO-·、DPPH·、ABTS·+),还原力、清除过氧化物等指标,探究其在体外模拟系统中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