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备课组研究
【6h】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备课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备课组研究

2.2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

2.3 备课组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

3 研究的设计和过程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4 正式施测

3.5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备课组现状总体情况分析

4.2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备课组现状各维度分析

4.3 影响备课组成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原因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备课组作为学校内教师最小的组合群体,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层组织,是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组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式上,学校备课组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最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成长。
  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强调教师合作分享的概念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把它当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教师合作,与我国传统的学校组织—备课组的活动方式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备课组是否就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或者备课组是否具有发展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潜质,则需要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框架来剖析备课组的现状。
  通过对备课组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特征,依据研究结果构建了四个维度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备课组现状”分析框架,采用自编问卷、个案访谈的方式,调查了教师对备课组现状的认识,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备课组的现状。
  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备课组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还有一定的差距,四个维度中,分享的决策因素得分最低,是最需要关注的层面。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来看,教师的性别、教龄、受教育程度等并不是影响备课组转变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决定性因素。具体来看:
  (1)备课组缺失了共享的价值愿景,教师个人的价值愿景则主要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
  (2)教师基本认可备课组活动的重要性,但分享性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备课组以集体备课、听评课为主要活动形式,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备课组活动记录不完善,没有形成共享性的集体知识。
  (3)备课组长是学科领头人,但难以实现竞聘上岗,教师基本不参与组内决策。
  (4)备课组支持性政策制度缺失,评价和奖励机制不够合理,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学校在为备课组提供资源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分析发现,备课组忽视了共享的价值愿景的重要性、以教师个体为主体的考核评价强调竞争、学校管理过于强调规则与控制、教师工作负荷过重以及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备课组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差距。备课组要自下而上建立共同愿景,通过确立教师个人愿景、备课组成员的讨论,最后形成共同愿景;教研活动要注重计划性和多样性,并重视集体知识的积累;备课组要选拔优秀备课组长,同时让教师参与组内决策;学校要通过合理调动各种资源,给备课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