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教的出世思想及其社会影响
【6h】

佛教的出世思想及其社会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佛教的出世思想

1.1 佛教思想传入与流行

1.2 佛学思想与传统儒、道思想的交融

1.3 大乘佛教出世思想的内涵

第二章 “出世”与“入世”的结合

2.1 身入世,心出世

2.2 出世的目的

2.3 出世而入世

第三章 佛教思想的社会影响

3.1 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道德导向

3.1.1 三福六和

3.1.2 三学六度

3.1.3 五戒十善

3.2 佛教道德观念的实践

3.2.1 佛教道德的社会影响之现状

3.2.2 佛教的道德实践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佛教思想史源远流长,佛教传入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社会道德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据史料记载,中国佛教始于西汉末年,至于隋唐发展到顶峰,流传至今虽有变革但不衰。佛教对于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与中国传统儒道的道德宗旨具有一致性,皆竭力把社会道德引向至善的一面。人们普遍意义上皆认为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出世精神,不论大乘小乘都把出世作为个人解脱的终极目标,把涅盘境界作为至高理想,但是大乘佛教出于慈悲心,同时还以解救众生为己任。大乘佛教对于出世的理解有别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把出世看作是“心”出世,认为只有“心”斩断无明之蔽,破除痛苦根源,才有出世的可能,而不管身于山林还是身于寺庙终究还是在人世间,即使最终达到涅盘境界,肉身仍留于人世,所以大乘佛教对内心的参悟比较重视,而对修行的形式以及出家和在家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六祖慧能甚至鼓励在家修行,大乘佛教普遍赞同持出世之心积极入世普度众生,佛教徒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心”和“行”影响世人,让世人不执于我,破除贪、嗔、痴,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快乐和自在。佛教教导众生人人平等,人人皆有慈悲心,人人皆可成佛,所以让世人诸恶莫作,积极行善,并在道德上确立了善恶的标准,具体通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和五戒十善以达到道德的要求。
  本文主要是探讨佛教出世思想的内涵,特别是针对于大乘佛教对出世思想的理解,还从儒释道三家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上对佛教道德的阐述,以及佛教的道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的道德现状,简要地叙述了佛教道德观念对改善中国社会道德的具体作用以及实践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