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兼对沈从文《边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6h】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兼对沈从文《边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1.1 Translation

1.2 Literary translation

1.2.1 Introductory remarks

1.2.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Chapter two A Translator's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1 The translator as a creative person

2.1.1 Introductory remarks

2.1.2 Metaphors about the translator

2.1.3 Newperspectives

2.1.4 Re-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nslator

2.2 Dualit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fidelity and treason

2.2.1 Introductory remarks

2.2.2 Fidelity---pterequisit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2.2.2 Creative treason---the way to faithful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Creative Treason as Observed in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Bian Cheng by Shen Congwen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Shen Congwen

3.2 The significance ofBian Cheng in literary history

3.3 The translations ofBian Cheng in the history

3.4 Rationale for Comparing Bian Cheng's translations

3.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Bian Cheng

3.5.1 Creative treason on linguistic form and structure level

3.5.2 Creative treason on the culture level

3.5.3 Creative treason on the style level

3.6 Sum-up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领域。文学翻译尤其如此,它既是模仿,又是创造。以往我们在探讨翻译时,总是一味强调对原文的忠实。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人们把对译者的研究也纳入了翻译研究的体系,并逐渐肯定了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译者既要力求忠实于原作,又要克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译作为读者所接受。译者就是在创造与模仿、得与失等矛盾的交织下,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尽力把异质的文学移植到本土来。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存在形式,文学翻译取得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正是文学翻译的特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得“创造性叛逆”成为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以探索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为逻辑起点,结合中外翻译理论,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对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将译者纳入整个动态翻译过程中,分析、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的客观存在、根源、表现及其文化意义。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能反映出译者的美学素质、文学修养、翻译主张及其文化底蕴。然而,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发挥要受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语读者的美学规范、译语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译文中有所体现。 正是由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原著的艺术生命才能够延续,文化交流才得以实现,进而对译语文化中的文学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参与译语文化系统本身的构建。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回顾翻译定义,引出文学翻译的内涵及特征。第二章从探讨译者角色的转化出发,提出“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本质特征之一。第三章对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语言、文化、风格等不同层面来分析“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并对两个译本进行评价。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