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方翻译“三模式”说批评——兼论“路德模式”
【6h】

西方翻译“三模式”说批评——兼论“路德模式”

代理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比利时翻译家安德烈·勒弗维尔和英国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他们在考察西方翻译史和翻译理论史时,总结出翻译的三种模式:“哲罗姆模式”、“贺拉斯模式”和“施莱尔马赫模式”。“哲罗姆模式”强调原文的核心地位,因而,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文。“贺拉斯模式”认为翻译的基本原则并非体现在译者对所译文本的忠实,而是忠实于译者的“客户”,因而“客户”成了译者的主要考虑因素,“协商”遂成为翻译的核心概念。“施莱尔马赫模式”突出翻译中“异化”的重要性,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把目的语读者带到国外去旅行。“三模式”说在西方翻译研究界流行开来,被很多翻译研究者所引用,反对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有个别中国学者对这种认识提出过质疑。遗憾的是,没有更多学者对“三模式”说展开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经过认真研读西方翻译史,发现“三模式”说在时间维度、时代思潮、翻译方法、原文观、译者的地位和翻译的本质诸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拟对“三模式”说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和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批评“贺拉斯模式”,并提出“路德模式”取而代之。
   本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西方翻译研究传统,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和合作成果,介绍他们提出的“三模式”。第三章探讨“三模式”说的不足,重点分析“贺拉斯模式”在时间维度、时代思潮、翻译方法、原文观、译者的地位和翻译的本质诸方面的不妥。第四章通过分析圣经翻译家马丁·路德的翻译思想、翻译实践及其历史影响,总结出“路德模式”,并对“路德模式”和“贺拉斯模式”进行比较。第五章为本文结论,认为“三模式”的提法缺乏真正的系统性,“贺拉斯模式”不足以构成一种“模式”,建议以“路德模式”取代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