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葛浩文翻译作品《呼兰河传》和《狼图腾》对比分析
【6h】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葛浩文翻译作品《呼兰河传》和《狼图腾》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Research Background

1.2Questions andPurpose of the Research

1.3 ResearchSignificance and Methodology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Literature Review

2.1Traditional Views onthe Translator’s Status

2.2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Abroadand in China

2.3Subject and Subjectivity

2.4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5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hapterThreeA Review oftheResearchObjects of the Study

3.1Introduction to Xiao Hong andHulanhe Zhuan

3.2Introduction to Jiang Rong andLang Tuteng

3.3Introduction to Howard Goldblatt andTales of Hulan Riverand Wolf Totem

3.4Previous Studies on Howard Goldblatt andtheTranslationsof the Two Works

3.5 ReasonsforChoosingthe TwoWorks to Study

Chapter FourHoward Goldblatt’s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ngHulanhe ZhuanandLang Tuteng

4.1 Passivity of Howard Goldblatt in Translating the TwoWorks

4.2 Initiative of Howard Goldblatt in Translating the TwoWorks

4.3Self-regard of Howard Goldblatt in Translating the Two Works

4.4 Summary

Chapter FiveConclusion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忠实”、“对等”的原则转向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不再从属于原文和原作者,而被视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体。既然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那么在此之前译者能否发挥主体性?另外,对于同一位译者,尤其是逐渐成名的译者来说,其早期和后期的作品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无变化?基于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一项假设: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数值范围是0到10,包括0和10。其中,0代表译者处于传统观点认为的理想状态—完全隐身,10则代表完全相反的状态,即译者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呼兰河传》和《狼图腾》是葛浩文翻译的较为特殊的两部作品。前者于1975年开始翻译,该译本最早出版于1979年,是译者翻译的第一部中文小说,而且此时学术界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刚刚开始;而后者于2005年开始翻译,该译本出版于2008年,是译者成名之后的作品,而且很多学者已经从多方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前者几乎是遵照原文一字一句地加以翻译;而后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方面对葛浩文翻译的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提问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其主体性。对于一位合格的译者来说,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其在翻译过程中,既不可能完全受制于原文、原作者等因素,也无法完全摆脱其影响。传统的“译者隐身”以及与之相反的完全不受限制的翻译是不存在的。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有机的动态统一。研究还发现,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平衡各种因素,这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进行翻译批评时,不仅要考虑译者最终呈现的译本,还应该对翻译过程中的各种受动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