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教学中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及对策
【6h】

英语教学中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Introduction

Chapter 1 Metaphor and Language

Chapter 2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etaphor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Teaching

Chapter 3 A Survey on Chinese Students' Metaphor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Teaching

Chapter 4 Countermeasures to Metaphor Comprehension

Chapter 5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cope of Metaphorical Comprehen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Conclusion

Appendix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二语教学方面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的概念流利性的能力很差。英语概念流利性是指根据隐喻结构了解一种语言如何反映概念并将它编码。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在利用隐喻构筑目标语言的概念方面缺乏系统训练,因此如何增强隐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言中充满了隐喻,隐喻在教材中无处不在,且常以词、词组、句子或篇章的形式出现,这自然影响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3)。在教学中,面对隐喻理解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别不同类型的隐喻,理解它们的词汇和语篇含义则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 随着隐喻研究的兴起,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者也加入到隐喻的研究中。他们从不同角度说明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束定芳,2000)。这就形成了隐喻的现代认知观: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本质上看,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Lakoff和Johnson,他们指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语言系统本身看,它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从修辞学角度,则是表达复杂事物和思想的有力工具。三者相互联系。由于隐喻具有复杂的功能,对于隐喻的理解也必须从多方面考虑。隐喻的理解与普通语言总体上没有本质差异,涉及隐含意义的推理,关于世界的知识、语境的限制、想象、创造性等,但相同之中存在区别。 本文对大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是由16个隐喻句子(选自《21世纪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组成,并对山东师范大学27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要求受试者首先判断问卷中的句子是否为隐喻,然后描述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其目的是调查学生是怎样理解隐喻的。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主要陈述了隐喻的概念、隐喻、语言和认知三者的关系以及研究英语教学中隐喻性语言理解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隐喻理解的理论基础。即:比较观、相互论、语用观、认知观分别对隐喻理解的理论指导,隐喻理解的本质以及隐喻理解与外语习得的关系。本文在第三章,为了调查中国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对山东师范大学一、二年级的27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隐喻理解能力进行了随机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的隐喻能力欠缺;隐喻理解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一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文化、语境和想象图试。其中,文化因素和想象图试因素尤为突出。鉴于此,文章第四章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即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需要加强、英语隐喻能力,尤其是隐喻思维能力,需要培养;文化意识更需要培养。第五章是对整个论文有限性及研究前景。 本文着重对主要影响隐喻理解的四个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综合参考前辈的隐喻理解理论,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隐喻理解能力的提高,促进学习者的概念流利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