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读史漫录》探究
【6h】

《读史漫录》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 说

一、选题的意义

二、学术史综述

第一章 《读史漫录》的作者

一、于慎行的为官生涯

二、 辞官归乡后的于慎行

三、 于慎行的主要著作

第二章《读史漫录》的写作背景与版本

一、 社会背景

二、学术思想背景

三、 版本

第三章《读史漫录》的政治思想

一、忠于职守

二、 遵守礼制

三、 维护道义

四、 为政以德

五、革除社会积弊

六、民族关系

第四章《读史漫录》的史学思想

一、 以史为鉴,经世致用

二、事迁法变

三、君子小人观

第五章《读史漫录》的民本思想

一、民为国本

二、惠泽于民

三、取信于民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著作

展开▼

摘要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于慎行品格高洁,学养深厚,熟悉历代典章,为明代礼制建设做了较大贡献,同时又在文学方面造诣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
  年轻时期的于慎行就展现出不俗的才华,自有的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让他成为了明代最年轻的帝师之一。一方面,于慎行品节高尚、刚正不阿,在朝堂上针砭时弊、直言劝谏,正是由于这种守直的个性让他的仕途变得坎坎坷坷,直接导致了为官生涯的三进三出。另一方面,在于慎行为官期间,对有失得体的事情坚决反对,虽未能改变大局,却显示了他不畏强权、忠君为民的高尚品质。于慎行辞官回家后,依然心系国家、胸怀万民,将忧国忧民之情付诸于笔端,著书立说,他的编著主要有:《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
  《读史漫录》的十四卷本有五个版本。它的写作背景是在明代的中晚期,皇帝权衰,内阁辅臣之间互相倾轧,吏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财政匮乏,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很突出,大明政府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这个时期的思想学术领域,一方面程朱理学仍受到统治者阶级的极力推崇,作为官学在思想领域仍发挥着统治作用;另一方面,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之风愈演愈烈,尤其明中后期的士大夫深刻认识到理学空谈误国、八股科举害人的学术时弊,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提倡“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思想主张,提出许多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和理念。
  《读史漫录》一书思想内涵丰富,其政治思想发端于儒家思想体系,特别受到孔子的崇仁尚德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忠节孝义、遵守礼制、维护道义、为政以德、革除社会积弊、民族关系几个方面介绍了《读史漫录》的政治思想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于慎行为维护大明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意图和远大抱负;在史学方面,本文主要从经世致用、以史为鉴,事迁法变,君子小人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反映出于慎行独特的历史视角、公正的历史态度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在社会思想方面,《读史漫录》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是对先秦儒家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的发挥与拓展,特别是孔孟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要惠泽于民、取信于民三个方面,体现了于慎行一心为民、尊民爱民的品质,为大明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于慎行是明代中后期的阁臣,较之张居正等人的政绩稍显逊色,但笔者认为,这是时代使然,不能苛责于慎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