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
【6h】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介绍

第一节荣啓期及其“三乐”思想介绍

第二节曾子及其“三乐”思想介绍

第三节孟子及其“三乐”思想介绍

第二章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产生的基础

第一节 “三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三乐思想”产生的心理基础

第三节“三乐”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美学内蕴

第一节关注人生、化育天下的人文情怀

第二节乐生安死、乐道安贫的超脱意识

第三节 宁弃人爵、修其天爵的精神追求

第四节 “先意承志” 、 “兄弟无故”的孝悌向度

第四章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人均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按现今归属地同属济宁市人。他们从家庭伦理、主体人格和审美情感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了人生意义、生活过程、价值趋向等问题,并各自阐发了“三乐”思想。本文主要对三人的“三乐”思想从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其美学主题为“乐感美学”。
  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绪论主要分析了中国哲人关心情感和精神现象的传统,并引申出了“乐感美学”的概念。
  第一章分别对荣啓期、曾子、孟子的“三乐”思想进行了介绍。鉴于时人对荣啓期的了解较少这一实际,着重对荣啓期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三乐”思想产生的基础,认为“三乐”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音乐净化人心作用的认识;其心理基础是强调“以和为美”、“德”“寿”互通和“比德”的审美意识;其社会基础是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
  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对“三乐”思想所揭示的美学内蕴进行了阐释。“三乐”思想所显示的“乐感美学”内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注人生、化育天下的人文情怀;二是乐生安死、乐道安贫的超脱意识;三是宁弃人爵、修其天爵的精神追求;四是“先意承志”、“兄弟无故”的孝悌向度。
  第四章分析了荣啓期、曾子、孟子“三乐”思想的局限性。荣啓期“三乐”思想所关注的重心是人们的感性直觉问题,曾子关注的是孝悌思想,孟子关注人们的内心的道德培养以及主体人格精神;曾子、孟子的“孝”道观具有明显的思想糟粕;并且他们因过分注重内心的修养而有脱离了社会环境实际之嫌。
  结语部分呼吁,在物欲挤压人性、焦虑孤独感加剧的今天,人们更应该保持“乐天知命”的情感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