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于慎行研究
【6h】

于慎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综述

第一章 于慎行的生平和所处的年代

一、于慎行的生平

二、于慎行的官场生涯

第二章 于慎行思想研究

一、于慎行的政治思想

二、于慎行的经济思想

三、于慎行的佛道思想

第三章 于慎行著述研究

一、于慎行的史学巨著《兖州府志》

二、于慎行的其它史学著述

第四章 于慎行之评价

一、于慎行的忧患意识

二、于慎行在文化建设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于慎行历经嘉隆万三朝,官至明代内阁大学士,是明代后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于慎行生于明代嘉靖二十四年(1514年),卒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8年),于慎行原祖籍文登,是兖州府东阿县人.于慎行字可远,又字无垢,号谷山,后世称其为于阁老.
  于慎行年轻时期就表现出不凡的才华,他在17岁时便乡试中举,隆庆二年中进士,后改为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年间,参与修撰《穆宗实录》并参与了《明会典》的重修,后来又破例以史官充任日讲官.于慎行目睹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吏治败坏,士风日下等种种不正之风.他本人言行一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政治上,他主张宽和为政,提倡改革官场作风,反对个人专断,要求官员洁身自重,这在当时明代后期黑暗腐败的官场上,无疑是很可贵的.在经济上于慎行积极肯定商人的地位,高度评价工商业的作用,主张对商人和工商业给予切实的保护和扶持.在思想上于慎行积极主张儒、佛、道三教融合,他指出在三教融合过程中,儒家必须占主导地位,并驾驭佛、道二教,这种三教合一是在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实现的.
  于慎行为官期间品行端正、刚正不阿、言行一致,在原则问题上他宁愿丢弃官职也不妥协,这种性格导致了他一生的仕途坎坎坷坷,三起三落.于慎行辞官回归故里以后,依旧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其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读书著述上,他著有的著作有:《兖州府志》、《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古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等.
  万历二十四年本的《兖州府志》纂修于明代中期,共五十二卷.于慎行在编纂期间对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征集,还历览了州郡县各地有关地形、赋役、水利、交通、手工业等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资料,历经三年多编纂才得以完成.《兖州府志》内容极其详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史料价值不仅高于前代的《兖州府志》,比后来清代乾隆年间陈顾主编的《兖州府志》也有许多优长之处,堪称明代方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于慎行自幼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用儒家传统的完美道德去衡量人及人生价值,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于慎行的一生都充满了浓厚的忧患意识.他主张在其位谋其政,居其官负其责;在野心系国家,忧国忧民;悲天悯人,顾念苍生,这种忧患之情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于慎行的家乡是平阴县,那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人文景观荟萃,而且有众多名胜古迹.于慎行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广博的学识、出色的史学文学成就赢得了世代家乡人的怀念和尊重,这些都为其家乡的文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于慎行的治学、文学、史学等成就及其忠君爱国、敢于直言、清正廉明的士大夫风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的学术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