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6h】

山东省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选题依据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普及组有氧健美操的特点

3.2健美操的成套动作编排

3.3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徒手项目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3.4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轻器械项目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5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09-2012年普及组有氧健美操评分规则》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普及组有氧健美操的评分规则,是对《第三版健身健美操竞赛评分规则》的进一步补充和修改,它更加强调健身健美操的普及性和基础性,这一规则的提出有利于有氧健身健美操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另外,新版评分规则第一次将比赛项目划分为风采赛、组合赛和集体赛,并针对不同项目做了特殊规定,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普及组有氧健美操的项目特色.本文将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2009-2012年普及组有氧健美操评分规则》为理论基础,对2010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和2010年山东省“健康活力”大赛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轻器械项目前3名、集体徒手项目前3名共12套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山东省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的发展现状,揭示山东省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在集体项目编排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继续完善和提高山东省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的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中学生与全国中学生在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集体徒手项目和集体轻器械项目)编排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操化内容方面:普及组有氧健美操在《2009-2012年普及组有氧健美操评分规则》为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普及组有氧健美操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和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要求必须加入连续四个八拍的第二风格.经研究表明,山东省中学生普及组有氧健美操集体项目在操化动作组合的编排上还存在不足,操化动作组合少,身体方向的变化次数相对较少,在上肢动作的不对称性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在下肢动作的单脚动作方面略占优势.
  (2)在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上,大多数参赛代表队只选择四个难度动作,少数参赛代表队选择四个以上的难度动作,并且难度分值集中在0.1~0.3分值段之间.山东省中学生的难度动作平均分不足0.2,难度动作分值较低,与全国中学生0.3的难度动作平均分值相比还存在差距.
  (3)在托举与配合方面,无论是山东省“健康活力”大赛还是全国健美操比赛,几乎所有的参赛代表队均选择了一次托举,但是在托举类型上,山东省中学生缺少创新,几乎所有山东省代表队均选择造型类托举,并且大多数在成套动作的开始或者结尾的造型中出现.但是,山东省中学生在身体互动方面与全国相比更占优势,但是只是通过简单的身体接触完成配合,动作简单缺乏创新,整套动作缺少眼神交流和配合.
  (4)在队形变化方面,山东省中学生的队形变化次数与全国相比还存在差距,另外,队形相对简单,缺少创新.对于轻器械健美操来说,器械的选择对于队形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获得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前三名的三支代表队,第二名代表队的队形变化次数为11次,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别为8次和9次,这与他们所选择的器械直接相关,第二名代表队选择扇子这一软器械,而其他两个代表队均选择了硬器械踏板.
  (5)在场地利用与空间转换方面,山东省中学生在移动路线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向左和向右的路线,在弧线和对角线这两种路线的使用上与全国中学生相比还存在差距.在空间转换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缺少均衡性,同时缺少创新.
  (6)在表现与音乐方面,与全国中学生相比,山东省中学生在比赛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上,忽略了表现力,面部表情表现的不自然、僵硬,动作不到位,过于生硬,过分紧张,表现的不够自信,虽有吸引眼球的亮点,但是运动员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表现整套操的主题风格,感染观众和裁判.在音乐方面,主题健康、积极向上,主旋律鲜明,节奏多变、明显,拍节清晰,但是音乐素材的来源不够广泛,大多局限于国内流行音乐和国外流行音乐.
  (7)山东省轻器械健美操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17.4%的学校参加集体轻器械健美操比赛.在器械传递方面,参加山东省“健康活力”大赛的三个代表队与参加全国健美操比赛的代表队的器械传递数平均数分别为2.7次和3.3次,相比较而言,山东省中学生还存在差距,并且器械传递的形式缺乏创新.
  建议如下:
  (1)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质量,增加上肢动作的不对称性,增加手臂动作的平面变化,增加身体方向的变换次数;在移动路线上应减少相向动作的编排,增加对对角线和弧线的使用次数,体现移动路线变化的均衡性和多样性。
  (2)平时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锻炼尤其是力量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增进耐力,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耐力高质量的完成高价值的难度动作,以适应变化丰富的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3)加强托举动作类型的创新,以新颖复杂的托举动作吸引裁判的眼球,同时增加托举动作所用时间在整套动作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另外,加强队员之间的身体互动和感情交流,完美的展现整套操的主题与风格.
  (4)应该更加重视队形变化的编排,使队形更加多样化,不拘泥于简单的一种或者几种形式,在视觉上引起观众和裁判的共鸣.
  (5)在动作编排时要尽量充分利用整个场地空间,尽量增加高空和低空的运用,并增加空间转换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6)根据新规则进行成套动作的创编时,编排的动作应突出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彰显运动员的个人魅力,平时加强表现力的训练,改变只注重技术训练的现状;音乐方面应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熟悉音乐,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尽可能地避免音乐的单调,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音效,同时还应注意动作的编排要符合音乐的风格,有助于突出成套动作的特点,激发练习者的激情.
  (7)对于轻器械健美操要充分开发轻器械的属性,合理运用器械,另外注意选择的器械要与主题相一致,充分展现器械魅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主题.另外,平时还应该增加运动员的器械感,做到人和器械融为一体,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器械难度动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