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6h】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背景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1.4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相关理论

2.1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2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参考指标

2.3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特征

第三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策略探讨

3.1三维目标下的课堂定位

3.2创造性地利用导学案整合教材,调整上课思路

3.3灵活地选用物理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

3.4高中物理有效课堂反思性评价

3.5注重新课堂模式的积极探索

第四章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与研究的实践

4.1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案例及研究

4.2 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寻找自己的有效课堂模式

第五章 研究成果及后续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评价表

附录二 动能定理学案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实行自习不准讲课、节假日不准上课、物理课时大幅度减少(有原来的一周四到五节变为现在的一周两节到三节),在此状况下,对物理课堂的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受到了更好的关注度。其中出现了很多的课堂改革模式,不知是处于行政压力还是教育动力,对杜郎口、洋思、循环大课堂、271课堂的模仿不断升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线教师的热情也逐渐减小,理解程度出现极端化,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全面革新。而这些做法的恶果是过度的将问题抛给学生,导致改革进入深水区。
  面对如此困境,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脚踏实地的进行课堂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如何回归课堂教育本质,笔者就基于此问题进行了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和研究,想从几个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首先笔者在第一章中从近代课堂观察的历史变迁着手探讨了有效课堂的相关探索和研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在第二章中又从古代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成性课堂,自然课堂去分析古代课堂的积极教育教学因素,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有效课堂的影响,又结合以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理论去分析现代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引用了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第三章中,笔者通过对三维目标、学案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教学反思等角度,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对物理有效课堂的部分视角的的做法,并在第四章中做了三个案例,期待与同仁们进行交流。
  当然,在对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有很多的困惑,在本次的写作中更有很多的不足,期待本次文章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参与到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探索与研究的行动中来,更希望与相关人士切磋,得到相关人士的指导,十分荣幸,万分感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