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内容比较研究
【6h】

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内容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问题的提出

1.1深入分析和优化教材的需要

1.2优化“物质的量”的课堂教学的需要

1. 3消除学生相异构想的需要

2文献综述

2.1教材分析与比较研究的现状

2.2有关“物质的量”的研究现状

3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3.1研究目的及任务

3.2研究方法

4三个版本高中化学教材“物质的量”内容的比较分析

4.1教材分析模型

4.2教材内容选择与课标要求的一致性分析

4.3教材内容组织编排的比较分析

4.4教材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

4.5教师对鲁科版教材“物质的量”内容的看法

5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1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带来了教材的变化,由原来的“一纲一本”转变为现在的“一标多本”。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物化产物,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媒介,是学校正式课程的具体体现,是影响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物质的量”这一部分内容贯穿学生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末,它涉及了许多抽象的概念,把人们从宏观的领域带到微观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工具性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相异构想,不利于后续内容的学习。论文选择三个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物质的量”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这对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及有效地开展“物质的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所涉及的教材是三套高中化学必修一(2012年修订版)新教材。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访谈研究的方法,并且建立了教材分析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从教材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三个方面对三套高中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内容选择首先是具体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再分析三套高中化学教材中内容的选择,并且与课程标准做对比,对教材中“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的选择和课标要求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内容组织首先是分析三套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内容的整体组织编排,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路、“物质的量”的地位和教材总的编排特点,再对教材中和“物质的量”相关的小标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编排位置。
  内容呈现首先是对三套高中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的正文内容、栏目设计、图片设计和练习题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正文内容的陈述、具体概念陈述及其相关内容呈现的比较分析;栏目的构成、数量和栏目分类的比较分析;图片的数量、种类和相似图片的比较分析以及练习题的数量、类型及开放性程度的比较分析。
  笔者又结合教材中“物质的量”的内容,对四名长期使用鲁科版教材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正文内容陈述、公式呈现等的看法以及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编写建议。
  笔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比较以及对教师关于“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的访谈,得出相应结论。找出教材中关于“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的异同,从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组织和教材内容呈现三个方面提出教材编写建议,从而为优化教材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