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地理学习迁移与课程重构研究
【6h】

初中地理学习迁移与课程重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意义与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的思路

1.4研究的步骤

2.文献回顾

2.1国内文献回顾

2.2国外文献综述

3.相关概念与理论

3.1地理学习迁移

3.2课程重构

3.3学习迁移与课程重构之间的关系

4.课程重构的主要线索

4.1农牧之争与丝绸之路的兴起

4.2河中地区与突厥西迁

4.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4黑死病

4.5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

4.6资源的全球配置与工业革命

4.7地理大发现与人种的迁移

4.8美国的扩张

4.9地理大发现与巴西

4.10地理大发现与英国的崛起

4.11地理大发现与俄国的扩张

4.12其他课程重构的线索

5.实验的实施、结果及讨论

5.1数据的选取

5.2初步探索的过程

5.3对照实验的实施阶段

5.4实验结果

5.5重构后的地理课程的效果分析

5.6重构后的地理课程对地理学习迁移的影响

6.结论与思考

6.1 实验结论

6.2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先行学习对于后续学习的影响,被称为地理学习迁移。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地理学习迁移广泛的存在。本文所进行的研究,是通过重构初中地理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地理学习的迁移。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围绕着课程标准,同时使用着多个版本的教材。本文通过研究,利用地理学习迁移的原理,在现行人教版的教材的基础上,对地理课程进行重构,将相似的地理知识集中学习,以减少新授课所需的时间,并使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因课程重构而降低。为避免学生的地理学习沦为死记硬背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本研究参考了互联网上备受欢迎的地理类脱口秀栏目,对地理课程重构的线索进行了编排整理,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出了若干个有趣的专题知识,用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的重构,用较少的新授课课时,完成原定的学习任务。
  本研究将初中地理学习中的主要知识点列表,总结出可能发生地理学习迁移的知识点之间具有的“共同要素”。根据归纳出的“共同要素”,本研究围绕其组织素材,将地理课程重构成为若干专题课程。
  这些专题主要包括:“农牧之争与丝绸之路的兴起”,主要涉及了中国的气候特征、分布,中国的地形,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河中地区与突厥西迁”的专题,主要涉及了亚洲的河流,中东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民族构成,伊斯兰教的分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专题,主要涉及到了中东的宗教,中东地区的交通要地,以及伊斯兰教的分布。“黑死病”的专题,涉及到了亚欧分界线,欧洲南部三大半岛的分布,欧洲西部的位置,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专题,涉及到了世界海陆分布,欧洲西部与中东的相对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球体的证据。“资源的全球配置与工业革命”专题,涉及到了人口增长理论,甘蔗的生长条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地理大发现与人种的迁移”专题,涉及到了不同人种的分布,美国农业的特点,“基因决定论”,美国和巴西的民族构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人口稀疏的地区及其原因。“美国的扩张”专题涉及到了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美国的河流、城市分布、民族构成和美国的邻国。“地理大发现与巴西”专题,涉及到了巴西的地理位置、人种构成、气候特点、地形去、河流和农产品。“地理大发现与英国的崛起”专题,涉及到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地理大发现与俄国的扩张”专题,涉及到了俄罗斯的位置、气候、面积和邻国。此外还有部分专题可供选择使用。
  本研究将被重构的课程用于对照实验。实验选取了济南泺口实验学校2015级的6个班,分为三个小组。A组为1-4班,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地理课程进行授课;B组为5班,作为实验组,在原先地理课程中加入专题内容进行授课;C组为6班,作为另一个实验组,完全按照重构后的课程进行地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B组即在原有的课程中加入专题内容,学生的成绩更好。
  最终得出结论:地理课程重构有助于地理学习迁移的实现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于地理课程的重构,应当结合学情,并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