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6h】

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学术著作

2.学术论文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创新之处

一、传统儒家“习”、“行”的内涵及其关系

1.“习”的基本内涵

2.“行”的基本内涵

(二)“习”与“行”的关系

二、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德育资源阐析

(一)基于人性论的德育理念

(二)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德育目标

(三)丰富具体的德育方法

1.立志为学

2.存养克治

3.道德践履

三、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德育价值分析

(一)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培养人们自我修身的自觉性

2.有利于人们用理想道德人格塑造自身

3.有利于增强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实效性

(二)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消极影响

四、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德育价值的当代转换

(一) 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德育价值当代转换的必要性

1.当今社会道德发展的需要

2.构建现代德育体系的需要

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二) 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德育价值当代转换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

2.坚持文化自信

3.坚持融通中外

4.坚持创新发展

(三)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德育价值当代转换的路径选择

1.构建科学德育体系

2.加强社会重视

3.完善学校教育

4.增强家庭教育

5.提高个人修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思想内涵深刻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在思想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传统儒家习行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要的道德修养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德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从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入手,深入研究了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内容,并发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在充分分析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了进行当代转化的路径和方法,以期能够为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文章梳理了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习”“行”的基本内涵及其关系。在“习”的方面,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习”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的“习”,既是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对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练。在“行”的方面,传统习行思想中的“行”,即道德践履。其包含着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道德行为的实现,还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行”是一个大的概念,既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而传统儒家又非常注重“入世”,人的最有价值的道德行为是为国家、为天下黎民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力。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行”比起一般意义的道德行为实现来说,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刻和宽泛,是传统习行思想中应该注意和发掘的闪光点。在“习”和“行”的关系方面,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有习然后行,行是习功、行而后习,行以验习、习行两端,不离不一等不同的认识,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中,又都肯定了习与行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以上三方面构成了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基本内涵,在我国传统道德修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儒家习行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德育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在某些方面,其德育理念是值得肯定的;其次,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形成了一整套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德育目标体系;再次,传统儒家习行思想有许多行之有效而且丰富具体的道德习行方式方法。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传统习行思想培养了人们自我修身的自觉性,有利于人们用理想道德人格塑造自身,加强和提高了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实效性。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们道德人格的自由发展。
  对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在深入发掘传统儒家习行思想的当代意义的过程中把握好方向和分寸。不可否认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当代德育工作依然有很大启示和借鉴意义。当然,要想让传统儒家习行思想在当代继续发挥德育价值,必须要经过当代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当代转换,才能将传统儒家习行思想转化成我国改进和加强德育建设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警惕和区分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的消极、落后的内容,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祛除,更要发掘传统儒家习行思想中积极地、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使其成为当前德育工作可利用的德育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