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等级牛肉品质特点和感官分析
【6h】

不同等级牛肉品质特点和感官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从国内的5个厂家采集了4个品种的5个等级的育肥牛肉(n=25)进行研究。肉牛屠宰后,胴体在4℃成熟72hr,按照日本肉牛胴体分级标准对胴体等级进行评定后,取12~13根肋骨至荐椎的背最长肌(西冷部位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样品真空包装后迅速冷冻,并在冷冻状态下运送到实验室。本实验主要对不同肉牛品种育肥后牛的生产性能探讨;分析不同等级牛肉中化学成分组成及肉质差别;通过对肉牛生产性能、肉质客观指标的测定,结合感官评定结果,给国内高档牛肉生产、销售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3家不同的育肥场的育肥牛对不同品种牛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评定,评定指标包括活体重、屠宰率、育肥月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肌内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分析;品质分析主要包括剪切力值和蒸煮损失分析。感官评定分析采用9分制分别对牛排的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总体接受性进行喜好度评价。另外,对育肥牛肉TBARS(脂肪氧化水平)、pH、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以从不同指标上判别育肥牛肉等级间的差异。
   结果显示,随着等级的升高,消费者对嫩度、多汁性、风味和总体接受性的打分均显著升高(P<0.05);嫩度感官评分和其对应剪切力值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随剪切力的降低,感官评分显著上升(P<0.01);高档牛肉的肉质等级间的pH值没有差异,但均略高于普通牛肉的pH值;随着等级增加,TBARS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实验结果如下:
   1.随着肉质等级的上升,生产不同品质等级牛肉的育肥牛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肉质等级上升,育肥年龄和活体重显著上升,但是屠宰率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2.随着肉质等级的增加,脂肪含量(IMF%)显著增加,国内四个品种的育肥牛肉肌内脂肪含量在4.26%~24.55%,而水分含量(Moisture%)与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Y=72.88-0.65X,R2=0.69,P<0.01),蒸煮损失及汁液损失等水分指标也与脂肪含量(IMF%)显著负相关。国内养殖的日本和牛,不同肉质等级基本上达到了日本养殖的(IMF%)脂肪水平;其他国内本土品种在肉质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与日本和牛脂肪水平差异不显著(国内杂交和牛A15.1%,A520.9%~34.0%),各等级的肌内脂肪含量能达到日本和牛的含量范围,具有生产大理石纹牛肉甚至是雪花牛肉的潜质。
   3.脂肪含量显著影响牛肉的嫩度(P<0.01),嫩度与脂肪含量(IMF%)显著正相关(Y=9.24-0.0008X,R2=0.67,P<0.01)。在A3等级上,剪切力值为4.13±0.84Kg,感官评分5.59±1.62,11.5±2.48,多汁性评分6.164±0.22,风味性5.9±0.57,综合评分5.97±0.37,结果均显著大于A1、A2等级。A3及以上等级的育肥牛肉脂肪含量的均值在9.38%以上,保证了肉类的多汁性;剪切力值在4.13Kg以下,感官剪嫩度及其它感官指标在6以上,同时风味性物质很丰富,且含量较多。符合国内消费者要求,所以在中国消费市场,A3级别以上的牛肉可以归为高档牛肉范畴。
   4.当牛肉剪切力值>5.3Kg时,消费者认为牛肉较韧,不喜欢;当剪切力值<4.0Kg时,消费者认为牛肉较嫩。根据我国消费者目前的消费喜好和感官认知,A4等级可以作为我国育肥牛肉的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