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兼论主体间性问题在《红楼梦》英译中的体现
【6h】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兼论主体间性问题在《红楼梦》英译中的体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说明及关于学位使用授权的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ntersubjectivity and Translation

1.1 The shift from subjectivity to intersubjectivity

1.2 The connotations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1.3 The intersubjective principle represented in Bakhtin's dialogism

1.4 The intersubjective nature of translation

Chapter Two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and Status Quo of Translation Intersubjectivity

2.1 The imbalance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of translation study

2.2 The status quo of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2.2.1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2.2.2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Habermas’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Chapter Three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Bakhtin's Author/hero Theory

3.1 An overview of Bakhtin's Dialogism

3.2 Bakhtin's author/hero theory and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3.2.1 Dia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hero

3.2.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iterary characters into the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3.2.3 The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literary characters exemplified by th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Chapter Four Intersubjec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Heteroglossia

4.1 Bakhtin's heteroglossia

4.2 Heteroglossia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4.2.1 Heteroglossia in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4.2.2 Heteroglossia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4.3 Heteroglossia represen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Chapter Five An Intersubjective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Study

5.1 Subject-subject

5.2 Subject-text

5.3 Text-world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主体间性研究旨在打破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观念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交往主体间平等相处的和谐关系。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哲学及人文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译研究中,单一的主体性研究已经面临困境,必将走向更为开阔的主体间性研究领域。然而,目前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多数仍停留在对表象的研究阶段,在对主体间性概念的理解,方法论的探究,及其对翻译批评与实践的指导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巴赫金以对话理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是主体间性理念的忠实体现,可以为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本文首先对哲学领域主体间性概念的内涵和流变进行了梳理和廓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翻译的主体间性本质和翻译主体间性问题的特殊性。通过对翻译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中各主体间不平衡关系的分析,以及对目前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现状的审视,论证了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的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应用于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两个层面,即翻译主体的构成及主体交流的空间,力图在翻译主体间性研究中探索一种以多重对话关系为基础的整体性研究模式。这种模式将以多个交往主体为基点,以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而以文本为最终归宿,在此基础上使翻译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达到融合和统一,进而寻求译者主体性与阐释有效性之间的平衡。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一方面例证了主体间性问题在具体翻译活动中的体现,强调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不应该脱离文本,而应当以文本为指向,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对话性把握;另一方面,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到翻译批评中去,也将为翻译批评带来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述了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哲学转向,以及主体间性概念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巴赫金对话理论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原则以及翻译主体间性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第二章着重分析了翻译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中各主体间的不平衡关系,对目前以哲学阐释学和交往行为理论为指导的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分别将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作者/主人公理论和杂语喧哗的概念应用于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当中,同时以《红楼梦》中几个片断的英译为例,具体分析了主体间性问题在具体翻译活动中的体现。第五章是第三、四章的总结和深入,从方法论的层面提出了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分析了该种研究方法在克服目前翻译研究缺陷方面的优势所在。

著录项

  • 作者

    韩佳;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昌坤;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文学翻译;
  •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主体间性; 红楼梦;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3:0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