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当下中国文学商品化现象探析
【6h】

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当下中国文学商品化现象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大众传媒的崛起与文学走向市场

一、大众传媒发展回顾

二、我国大众传媒走向产业化

三、文学商品属性的浮出

第二章文学商品化的原因

一、大众传媒机制的转变是直接动因

二、大众传媒的复制性提供了技术可能

三、文学批评“媒体化”成为推动力

第三章文学商品化的特征

一、在文学创作(生产)上追求市场化

二、在文学价值(审美)上强调世俗化

三、在文学出版(发行)上注重包装化

第四章文学商品化的意义

一、文学模式的泛化

二、文学价值的实现

三、文学批评的转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当下中国文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形态。本文认为,最为鲜明的现象是文学商品化。围绕这一论点,本文通过对大量实例、理论的援用和分析,对当下中国文学商品化的原因、特征以及意义进行了探究。 全文分四章。 第一章,大众传媒的崛起与文学走向市场。在宏观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大众传媒在时间和空间上使整个社会文化都与传播网络系统同构,而中国的大众传媒也逐渐实现了产业化。对文学而言,大众传媒是文学推广和传播的最主要的渠道,文学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日益增加。 第二章,文学商品化的原因。大众传媒机制的转变将文学活动纳入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使文学创作主体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这是促使文学商品化的首要因素;大众传媒的复制性为文学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著述、出版、阅读环节的中介——文学批评,其“媒体化”倾向则推动了文学商品化。 第三章,文学商品化的特征。首先,在文学创作(生产)上追求市场化,作为知识分子精英一部分的作家开始与大众文化相融合;其次,在文学价值(审美)上强调世俗化,向平民意识和平民视角回归,执著于普通百姓的日常性存在;第三,在文学出版(发行)上注重包装化,出版机构运用一切手段将作家和作品“隆重地”推出,引导大众文化消费,“品牌战略”和文学包装的重要性凸现。此外,在文学实现(或接受)上由创作环节转移到销售环节,销售量成为衡量文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第四章,文学商品化的意义。大众传媒对文学的全面介入,使文学活动拓展到广阔的大众生活与日常消费;文学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小说、诗歌等样式;而审美模式也更多地指向大众社会的趣味性、世俗性、个人性。纳入市场机制的文学生产和消费,有利于促使作家创作出高质量而又倍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作品,对文学价值的实现无疑是个极大的促进。文学的商品化促使文学批评突破传统的批评框架,扩展批评领域,转换批评姿态,构建新的审美空间和新的批评话语。最后,本文认为,当下中国文学的商品化,体现了对文学消费价值的重视,有利于文学创作走向多元,是对以往那种单一的为政治服务写作的反拨,在文学功能上回归了它的本体地位,对大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学经典的诞生也将在庞大而芜杂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