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李锐创作论
【6h】

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李锐创作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本土”意识的萌发与自觉

第一节《月上东山》——“本土”意识的潜在显现

第二节“厚土”系列小说——“本土”意识的自觉

第三节《无风之树》、《万里无云》——“本土性”的探索与建构

第二章 “本土”历史的现代性反思

第一节《传说之死》——现代革命的民间遭遇

第二节《黑白》、《北京有个金太阳》——文化革命与知青悲剧

第三节《旧址》、《银城故事》——现代历史的去蔽叙述

第四节《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经济时代的民间生存

结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将李锐迄今为止创作的大部分中、长篇小说,从其倡导的“本土中国”的立足点出发,结合作者的独特经历,进行了详实的文本分析,并依照其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探讨了其中体现的“本土”与“现代”因素的演变及融合,进而阐述了其小说及主张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及价值。 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简述李锐创作的研究现状,阐释李锐所理解的“本土”与“现代”的内涵以及本课题研究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一章“本土”意识的萌发与自觉。按照作者“本土”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一、《月上东山》——“本土”意识的潜在显现;二、“厚土”系列小说——“本土”意识的自觉;三、《无风之树》、《万里无云》——“本土性”的探索与建构。 第二章“本土”历史的现代性反思。主要以作者代表性作品的面世为线索,逐一分析了作者对上一世纪以来的历史的现代性反思,大体分为四部分:一、《传说之死》——现代革命的民间遭遇;二、《北京有个金太阳》、《黑白》一一文化革命与知青悲剧;三、《旧址》、《银城故事》——现代历史的去蔽叙述;四、《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经济时代的民间生存。 结语在创作中李锐遇到的问题是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共同的困惑与焦虑,彰显着当前文学发展的困境。但是,他迎难而上,致力于“立足本土”的现代性写作的尝试之路,这一文学追求的坚持有着其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及价值。但由于当前“本土”与“现代”的结合问题依然困扰着众作家及批评家们,还未找到最终的答案,所以这一课题仍是中国文学未来发展所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李锐希望通过他对此的深刻思考及创作实践的努力,引领现代汉语写作走出困境,走向繁荣。这种倡导和实践,不仅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