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杨简对“内圣外王”思想的心学阐释
【6h】

杨简对“内圣外王”思想的心学阐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论

第一章心之本体

第一节天下归“一”

一、心理直观体验得来之“一”

二、宇宙建构层面佐证之“一”

第二节心之精神是谓圣

第三节性即心,心即道

第二章格物致知

第一节缘起与演变

第二节格去其物

一、物者“鉴中象”也

二、“物格则吾心自莹”

第三节致其真知

一、“人心即道,不假外求”——知之对象

二、“时复反观”、“求其放心”——为学之方

第三章正心诚意

第一节正心与直心

一、“人心自灵,人心自明”

二、“直心而往,自备万善”

第二节诚意与毋意

一、“此心本无过,动于意斯有过”

二、绝四论

第四章修齐治平

第一节修身为本

一、“圣贤与我同心”

二、“脱落意弊”,“出心昭明”

三、学者当“自明”、“自信”

四、“道不外乎庸常”

五、“直心直意”,“永永如此”

第二节心政之说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起到了支柱性作用。《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提出的内圣外王“八目”,得到后世儒者,尤其是二程与朱熹的阐释与推崇,成为儒家知识分子修养内圣德业、成就外王事功的共由之路。作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它的权威性几乎不容置疑。然而,杨简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心学视野下,对《大学》倡导的“八目”提出了直接而彻底的批评。 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理学与心学迥然相异的本体之说。因此,笔者在第一章即简要介绍了杨简的心本论思想,这是杨简一切理论与观点得以形成的根据所在。然后,笔者按照内圣外王“八目”的顺序,在较为系统的整理相关素材的基础上,对杨简提出的新主张做出了细致的分析与阐发,并将其与其他学派,尤其是程朱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对比,力求在这种对比过程中,彰显心学本旨。 杨简以“心”解经,将心学贯彻到对于经典的诠释阐发中,也贯彻到他的生活与生命的所有细节之中。这种全新的解释、彻底地贯彻,折射出中国古代儒士的创新精神与思想活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儒家思想内在的包容性、创新性以及因此而生的可持续性。 随着历史的发展,思想也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儒家的经典著作在后人的重新阐释与发扬中活力四射。事实上,正因为儒家思想体系涵具着非凡的的包容力、创新力与自我完善能力,才能与时偕行,在时光永不止息的流转变迁中,没有随其他思想一同老去甚至消逝,反而青春永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